【019】汉纪十一-04 刘安刘赐谋反
[6]初,淮南王安,好读书属文,喜立名誉,〔好,呼到翻。属,之欲翻。喜,许记翻。〕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群臣、宾客,多江、淮间轻薄士,常以厉王迁死感激安。〔迁死见十四卷文帝前六年。〕
建元六年,彗星见,〔彗,祥岁翻,又徐醉翻,又旋芮翻。见,贤遍翻。〕
或说王曰:“先吴军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说,式芮翻。先,悉荐翻。长,直亮翻。谓吴王濞起兵时也。〕
今彗星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然,乃益治攻战具,积金钱。〔治,直之翻;下同。〕
[6]当初,淮南王刘安喜欢读书做文章,又爱沽名钓誉,罗致四方宾客和各种技能之士数千人。他的臣僚、宾客,大多是江、淮一带的轻薄之徒,常常用厉王刘长在流放途中死于非命一事刺激刘安。建元六年时,天空出现彗星,有人向刘安游说道:“以前,吴王刘濞起兵时,彗星出现,长仅数尺,尚且流血千里。如今彗星贯穿天际,恐怕天下将有大规模战事发生。”刘安认为说得有道理,就加紧制造进攻性的武器,积好金钱。
郎中雷被获罪于太子迁,〔雷被善用剑,与太子戏,误中太子,故得罪。师古曰:被,皮义翻。姓谱:雷,古方雷氏后。〕
时有诏,欲从军者辄诣长安,被即愿奋击匈奴。太子恶被于王,〔恶,毁恶也,如字。〕
斥免之,欲以禁后。〔师古曰:令后人更不敢效之也。〕
是岁,被亡之长安,上书自明。事下廷尉治,〔下,遐嫁翻。〕
踪迹连王,公卿请逮捕治王。太子迁谋令人衣卫士衣,持戟居王旁,汉使有非是者,即刺杀之,〔人衣,于既翻。刺,七亦翻。〕
因发兵反。天子使中尉宏即讯王,〔师古曰:即,就也,就问也。〕
王视中尉颜色和,遂不发。公卿奏:“安壅阏奋击匈奴者,格明诏,当弃市。”〔阏,音遏。师古曰:格,音阁,谓阁止不行之。〕
诏削二县。既而安自伤曰:“吾行仁义,反见削地。”耻之,于是为反谋益甚。
朗中雷被得罪了淮南王的太子刘迁,此时,汉武帝正颁下诏书,让有志参军报国的人到长安来应征,于是雷被表示愿意参军去打匈奴。但因刘迁在淮南王面前说了雷被的坏话,所以刘安将雷被斥责了一顿,并将其免职,以防止其他人效法。就在这一年,雷被逃到长安,上书朝廷说明自己的冤情。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因牵连到淮南王,公卿请求将刘安逮捕治罪。太子刘迁定计,让人身穿卫士服装,手持长戟站在淮南王刘安身边,如果朝廷派来的使者欲将淮南王治罪,则就立即将其刺杀,然后举兵反叛。汉武帝派中尉段宏到淮南王处询问有关情况,淮南王见段宏神色平和,于是没有发动。公卿大臣奏称:“刘安拒绝有志奋击匈奴的壮士的请求,是犯了阴碍圣旨的大罪,应当众斩首。”汉武帝下诏削减淮南国的两个县。事后,刘安自怨自艾说:“我做仁义之事,反而被削减封地。”他以此为耻,于是谋反的准备越发加紧了。
安与衡山王赐相责望,礼节间不相能。〔赐,即安之弟也,孝文十六年与安同受封。师古曰:兄弟相责,故有嫌。〕
衡山王闻淮南王有反谋,恐为所并,亦结宾客为反具,以为淮南已西,欲发兵定江、淮之间而有之。衡山王后徐来谮太子爽于王,欲废之而立其弟孝。王囚太子而佩孝以王印,令招致宾客。宾客来者微知淮南、衡山有逆计,日夜从容劝之。〔从,千容翻。〕
王乃使孝客江都人枚赫、陈喜作輣车、锻矢,〔輣,薄庚翻,兵车也,楼车也。锻,都元翻,冶铁也。〕
刻天子玺、将相军吏印。秋,衡山王当入朝,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师古曰:为相亲爱之言。〕
除前隙,约束反具。〔师古曰:共契约为反具。〕
衡山王即上书谢病,上赐书不朝。
刘安与衡山王刘赐在礼节方面相互指责,不能相容。 刘赐听说刘安有反叛朝廷的打算,害怕被刘安吞并,便也结交宾客,置备武器,打算在淮南王西进以后,要发兵攻下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并占有他们。衡山王王后徐来在刘赐而前诋毁太子刘爽,企图废掉刘爽,改立刘爽之弟刘孝为太子。刘赐囚禁了刘爽,将衡山王印信交给刘孝,命刘孝延揽宾客。前来投效的宾客们隐约了解到刘安,刘赐的谋反计划,便日夜慢慢地劝刘赐起事。于是,刘赐命刘孝门下宾客江都人枚赫、陈喜造战车、锻箭矢,雕刻天子印玺和文武官员的印信。这年秋季,刘赐照例应入朝谒见皇帝,途经淮南国,刘安与他用亲兄弟的语言交谈,消除了已往的矛盾,约定共同反叛朝廷。于是刘赐上书朝廷,借口有病,不肯入朝。汉武帝赐书信给他,允许他不来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