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留在父母身边VS在外地发展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我们中国做父母的传统期盼,孩子长大后是留在父母身边,还是到外地发展,除了自身的能力限制外,还有父母的要求和认知的客观因素使然。至于在哪里发展,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
留在父母身边
肖蕊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在本省师范学院毕业后考取了本地的特岗教师的岗位,在基层工作三年后拿到编制,再调回县里原来申请的岗位。对象是本地的老师婚后考取了基层公务员,双方父母都在身边,男方家首付并装修了婚房,女方家陪嫁了代步车即便有了宝宝也是双方父母轮流照看。小两口的工资除了支付宝宝的开支,基本没有任何经济压力。节假日还带着宝宝出去旅游,小日子过得轻轻松松,丝毫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年纪轻轻就过上了有房有车有存款的日子。过年给双方父母包个过年红包,父母们又以给宝宝压岁钱的形式还给了他们,父母们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大家庭、小家庭和和睦睦,幸福美满。
并不是所有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都能让父母感受到天伦之乐的,也有让父母闹心再闹心的儿子。
李源高考成绩不理想,上了一所技校,毕业后在家乡的物流公司,薪水也不是很高,无奈父母拿出所有存款给儿子买了婚房,并出了8万8的彩礼钱才把媳妇娶到家里。即便是婚后,李源父母也搬到儿子家里帮助打理家务,带孙子,而且生活费全包,才让儿子媳妇日子正常运转。
儿子娇生惯养,挣钱不多,但是狐朋狗友却不少,这让媳妇十分不满,从此媳妇挣的钱全部自己保管。久而久之,媳妇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在孩子上小学4年级段时候提出了离婚。李源父母劝说无效后,又请亲戚帮忙劝说都无效,家就这么散了,孩子留给了丽媛的父母抚养。
两年以后,李源再婚,对方是个带着女儿的离异女,婚后李源的女儿不愿意和后妈的女儿一起生活,李渊的父母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却担当起了养育孙女的重担。
在外地发展
小雨从小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考高考到南方一所不错的高校,从此就开始引领妈妈的学习大方向,妈妈爱读书,就经常给妈妈推荐好书,妈妈学习写作,就教妈妈电脑使用知识,妈妈也在快速成长着。小雨毕业后在二线城市发展,对象是大学同学,不久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双方父母都给与支持才得以付了婚房的首付。小雨父母拿出的积蓄足以在本地全款买房,无奈在二线只够半个首付。
小雨父母休假的时候,经常到小雨工作的城市小住一段时间,欣赏本地的风土人情,品尝美食,十分适应本地的气候,心里十分开心。
等到父母完全退下来的时候,小雨建议父母卖掉家乡的房子用小雨的名字首付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养老房,父母还房贷,免去了租房的开销。从此以后父母常驻在女儿身边,既能享受天伦之乐,还能和小雨互相照顾。
也不是所有在外地打拼的孩子都像小雨一样事业有成,但是又不愿意回家乡发展,一直在外地苦苦撑着。
张彪也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张彪高考考到重庆一所不错的学校,父母希望他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并节衣缩食早早给儿子买了房子。张彪毕业回到家乡工作一年,觉得不合适,辞去工作又回到了重庆,欣慰的是工作还不错。
无奈之下父母搬到新房子,卖掉了老房子给张彪在重庆首付了一套房,张彪自己还房贷。看起来工作还算高大上,还完房贷和生活开销结余不多,又加上张彪个子矮小,今年已经34岁了,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不愿意回到家乡,就这么着一直在外面苦苦撑着,成为了父母的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在此我想说:
长大的孩子有了自己选择的余地,要么留在父母身边,要么在外地打拼,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不好,没有统一的标准。
如果家里资源比较丰厚,人脉广泛,有利于职业发展,不妨留在家乡发展;否则就到外面闯荡一番。
如果能力出众,有闯荡的资本,就放心大胆去闯荡,即便跌倒也有重新爬起来的资本;否则就要回到家乡过安稳的生活。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