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和好老师?

2019-07-18  本文已影响2人  安迪_乔不思
一、善于自省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自然要问:我算是一个好父亲和好老师吗?

我始终认为,一个不善于自省的人没有教育他人的资格。

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和好老师?

我承认,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好”的标准难以界定。

我自认为是个“好父亲”,但是孩子妈可能觉得我很“糟糕”。

我自认为是个“好老师”,但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我“不负责任”。

人性复杂微妙,人心变幻莫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境遇,岂是一个简单的“好”与“坏”能界定的?

二、去掉标签

我向来不喜欢用“好”与“坏”来评价和界定一个人,我讨厌任何“标签化”的语汇。因为所有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形容词都掩盖了“人”本身的存在。

然而,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标签”,就是一种枷锁。

当我说一个人是“好人”或者“坏人”的时候,我就等于给一个人判了刑。因为我可能并不真正了解这个人,也不了解这个人做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事情本身的细节。

所以,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说话,我都尽力避免用“形容词”去修饰一个人,而是用“描述式的语言”去描述一个人。

比如:今天孩子帮忙做了家务,我会对孩子做了这件事表示感谢,但不会用“勤快的孩子”来表扬他。

标签会让一切人和事简化,不用再费力去思考和思辨,这大概是人们爱标签的主要原因。因为懒是人的天性之一。

如此一来,表达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写文说话就变得麻烦了了,困难重重。这大概就是一个人成长到一定阶段会变得不爱说话的原因。

我前段时间之所以中断在简书的“百日不间断日更”挑战,也是这个原因——毫无疑问,我能做到每日更文,一日三更都没问题,但很多时候我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废话。

三、力求中正

然而,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不说话怎么可能呢?但是,如何让自己说的话准确客观不带偏见呢?

教育者说话写文做事要力求做到“中正”,这真的非常难。因为,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中,人会觉得更自信更安全更舒坦。这是一个人抗拒改变的根本原因。

人,无往不在标签之中。你无法逃避别人给你贴标签这回事,你能做的只有修炼自己,不让别人的标签伤害自己。

但是,孩子们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大人就应该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因为标签的伤害很大。

我遇见过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笨”或“傻”或“脑子有问题”的家长,我也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种种符合家长“认知”的“偏差行为”。

但是,到底是孩子的“行为问题”导致了父母对他们的“评价”,还是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导致了孩子的“行为问题”呢?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回答不了。还是回到标题吧:如何才能做个好父亲和好老师呢?

四、勇于认错

我的回答是:

首先,不要给孩子贴任何标签,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都是孩子,他们都在成长中,成长过程中发生各种问题在所难免。

我们要认识到,所有问题都是有助于成长的。有了这种认知,很多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不管是你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其次,要做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和自己不懂的大人。

我认为这是想当一个好父亲或好老师的男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当然,对女人也适用。)

不幸的是,我看到我们的周围大多数大人都是“永远正确”和“什么都懂”的。

不幸的是,我看到很多逼孩子说“对不起”和“谢谢”,自己却很少(甚至从来不)跟孩子道歉和表达感谢的大人。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大人中间,一定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因为这会让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荡然无存。

所以,孩子们必然会用所谓的“叛逆”,用种种所谓的“偏差行为”来表明自我的存在,赢得大人的关注。

如果生活在这样一群大人之中,孩子不反抗不叛逆,这孩子就是一个被“奴役”了的人。

《孩子,挑战》一书封底

时代变化,孩子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正是因为人类是从孩子开始长的,所以还有希望。正是因为叛逆和挑战,人类才能不断前进。

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和好老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