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21人  未来春藤家长俱乐部

朋友圈的那些意见领袖

打开朋友圈,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晒照片分享快乐的,有微商卖货的,有分享文章表达自己情感的。。。这里也会有这样一些人,肆意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像一个长者,不断给别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最初在朋友圈碰到这种文字,还会品读一番,看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但随着见的多了,遇到这种情况,基本是直接翻过不再阅读。

后来问了问身边的朋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很多朋友都表示遇到过,但多数的处理方法同自己一样,直接略过。

再后来想想,这个现象也是蛮逗的。发表意见的人,也许是苦口婆心,又或者是故作经验派。不管怎样,为什么多数人对这些意见都是忽略,甚至反感呢?

为什么你的意见不会有人听

记得之前读过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畅销书《影响力》。出版二十多年来,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被称为史上最强大、最震慑人心的心理学畅销书。

这本书中就提到建立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权威。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反观朋友圈发表意见的这些人,往往并不具备权威这一特点。所以,每个人看到别人发表的意见时,内心往往不会引起足够重视。

比较典型的反面例子是:很多商界领袖的讲话,总会被大家津津乐道。而关于这些人的书籍也往往是机场书店必有书籍。仿佛他们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每句话都很神圣。只要照着他们说的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所以,在你还没有树立权威,人微言轻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在朋友圈苦口婆心呢?这仿佛就像在说:自己还没有财务自由,却开始指导别人要怎样做才会财务自由。你觉着这么做会有说服力吗?

逻辑谬误

一位投资大佬曾说:没做好投资,一定是逻辑出了问题。自己慢慢体会发现,无论做什么,如果想做好,都要捋顺逻辑。

朋友圈发表意见这件事同样要先捋顺逻辑。正所谓想指导别人,应该先成就自己。

往往很多人想通过给别人提出建设性意见,树立自己的权威,建立影响力。这里面就存在着把逻辑搞反的问题。

这和另一个问题很类似:很多人都会想如何才能结交更高级的人脉,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格局。但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只有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格局,才能获得更高级的人脉。因为当你和对方不对等的时候,你必然无法提供对方想要的资源。这种不均衡不对等的关系,必然是不能长久的。

树立权威和成就自己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逻辑关系。正确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先成就自己,再树立权威。有了权威,就有了影响力。这个时候,大家都会以成为你的微信好友为荣。你在朋友圈的建设性意见,也不再被大家忽略和反感,反而会成为大家重中之重要阅读的内容。

想要成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境。但不妨在困惑的时候问自己几个问题:

自己的成长才是王道

想要成就自己,不断成长才是王道。正如流传硅谷的那句话所说:keep growing,fuck everything else。

也许每个人都知道成长很重要,但真正不断成长的人似乎并不多。正如当下的知识付费热潮,各种知识仿佛触手可及。但每个人的成长都加速了吗?似乎并不是这样。这里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践行了你的所学。

你践行了吗?

世界上的知识无穷无尽,但真正能够内化到你思想的知识才是属于你的知识。连接二者的纽带就是践行。

只有践行过,你对一个事物才会有切身的体会,并能体验其中的细节。即使这个时候再在朋友圈发表意见,相信所提意见一定也要更有分量,更有含金量。

专注的力量

我始终坚信:专注的人最有魅力。只有专注,才能产生复利。只有专注,才能产生爆发力。

当你在朋友圈发表意见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发表意见涵盖的领域是不是无所不包。如果是这样,你就要注意,你给别人的印象是不是太不专业了。

反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深耕的人,即使发表言论不多,但所说的话往往掷地有声。因为他的专注,使得他所发表的观点,更专业,也更有深度。充满智慧的观点,又怎能不让人信服呢?

所以,如果你想在朋友圈发表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即使不能做到权威,至少得专注于某个领域,让人感觉你很专业吧。

短短几年,微信已网络了中国的多数人口。而朋友圈就是展示自己的一个小窗口。每个人都应该倍加珍惜这个窗口,而不应该漠视这个窗口的巨大潜在价值。

在朋友圈发表意见,展示自己之前,也许最应该做的就是提升自己,最终让自己成为那个有资格在这个窗口展示的人。

也许这个时候,不再有人漠视你的建设性意见,反而希望你多发表意见。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正如圣经所说: 因为凡是有的,还要赐给他,使他丰足有余;凡是没有的,连他有的也将从他那里被拿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