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提升训练——色调理论知识
认识色调:
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亦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的色彩现象,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
理解色调:
色调是针对画面的整体效果而言的。色调的和谐可使画面更加整体、统一,更富美感。依据色彩倾向可把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大类,如果再细分可依据色相、纯度、明度对比等做细致分类。总之,要创作一幅完整而优美的色彩作品,必须使画面色彩和谐、统一。要使画面对比分丰富,可从物体的色相、纯度、明度以及笔触的变化来丰富画面,注意画面色彩的主次之分,选择画面的主体色,使其他颜色与之呼应,要使得画面均匀,节奏明确,富有韵律。
影响色调的因素:
1、固有色
物体在白色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成为固有色。严格说,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常态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的把握物体的色相。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灰白黑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构成的。
2、光源色
由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作光源色。如:普通灯泡所含黄色和橙色波长的光多而呈现黄色调,普通荧光灯所含蓝色波长的光多则呈蓝色调。那么,从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其中所含波长的光的比例上有所不同,所以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我们平时写生多在画室内,大部分光源为自然光,所以光源色为偏冷的蓝光,当物体在写生灯照射的情况下,光源色即为偏暖的黄光。
3、环境色灯光等)的照射下,环境所呈现的色彩。物体表现的色彩与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三者颜色混合而成。所以在研究物体表面的颜色时,环境色和光源色必须考虑。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尤其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能够微妙的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也大大丰富了画面中的色彩。所以,环境色的运用和掌控在绘画中非常之重要。
这幅莫奈的作品,描绘的是清晨的光景,把清晨云雾迷蒙、光与影交错的景象渲染得无以复加;作品以单纯而富有个性的色彩语言营造出和谐、浓烈、脱俗的画面氛围,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色彩的认识与追求,画面耐人寻味且极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