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寿辰
今天,便是立秋了,一大早王家大院就热闹起来了,原来是王老太太的寿辰。伙计来到门前,推开大门,客人在门前等了好久好久,门庭若市,大家都是来给王老太太贺喜的。每个人都在忙碌,和往常过节一样,可却隐瞒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门前,新来的两个伙计在窃窃私语着。“你说,这老太太都不在了,还过什么寿,直接改成葬礼不好吗?”另一个伙计赶紧推了推他:“小声点,别让少爷听见,听说这是习俗,丧事遇见喜事必须躲着,不然不吉利。”
堂下坐满了宾客,但唯独不见王老太出来见客,这时来了一个年过六旬的花甲老人。这位老人名叫刘勋鹄,是从开封来的四品官员,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来给王老太祝寿,能让这等人物亲自前来祝寿,可见王老太年轻时也是当地有名的大人物。
刘勋鹄见老太太迟迟不肯出来,便去询问王守一,王守一是王家长子,一辈子兢兢业业,在汴州做生意,经常受到刘鸿鹄帮助。
“守一,今日如此大喜之事,不知令堂在哪啊!”
王守一看到刘鸿鹄来到,连忙弯腰作揖,牵着刘鸿鹄的手,说道:“母亲在后堂房歇息,不方便待客,不过您是母亲最想见的人之,理应让先生见母亲最后一面!”
在当地,但凡遇到遇到大喜之事,主人都得去往前堂招待客人,若是遇到了丧事,那基本都是在后堂举行的。
刘鸿鹄听了,忍不住留下来眼泪,他紧紧的握住王守一的手:“守一,我回来晚了啊,没能见令堂最后一面!”
刘鸿鹄穿过热闹的前堂,来到了冷清的后堂,儿孙子女们都站在两旁,中间躺着王老太太,老太太是临晨四点离世的,直到八点才被仆人发现。
在这个国家,喜事要大于丧事,如果喜事先发生,过完喜事才能处理丧事,这规定在民间已经传了三十余年了,不过喜事和丧事同时发生还是第一次。
刘鸿鹄见了王老太太最后一面,离开了后堂,他摇摇头,为王老太的死感到难过,同时也为当地人的“守旧”感到悲痛。
三十年前,刘鸿鹄考中当地进士,本该进官加爵,却受奸人诬陷,罢免了官职,不过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他会感谢一辈子的人,那就是王老太。
王老太当年风华正茂,遇到了后来的丈夫,丈夫叫王须生,是朝廷二品官员。
那年皇宫里出现了大变革,很多正直的官员都被诬陷,被贬官归乡的人数不胜数,皇上骄奢淫逸,不管百姓死活。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百姓死伤无数,全国上下都弥漫着死亡的恐惧,有奸臣推荐实行先喜后丧的意见,皇上居然也就答应了。
王须生多次反对用这种形式主义“安邦治国”,受到很多奸臣的不满,最后命丧刑场,万幸的是,这一切没有牵扯到王家大院。
也就是那年,王老太遇到了同样被诬陷的刘鸿鹄,打算扶他一把,希望他改变这种现状。
后来农民起义,国家彻底改头换面,刘鸿鹄顺势而上,在老太太的帮助下,做了汴州四品官员。同样也是在刘鸿鹄的极力提议下,废除了那个荒唐的规定,不过奇怪的是,民间似乎已经接受了这种形式主义。
刘鸿鹄来到前堂,开口道:“各位亲朋,诸位好友,我今日来不仅是参加令堂的大喜之事,我还是要整治我们当地的歪风邪气,形式主义过于严重,两年前,圣上就取消了喜大于悲的荒唐规定,两年后,国家要求每个地方都拒绝这种形式主义的行为,一切规章制度,都从明日开始实施!”
第二天,王家大院后堂站满了人,刘鸿鹄站在最后面,这一次他是有私心的……
蓝港森林/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