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 道经(1)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徼:jiào,边界,此处引申为踪迹
②玄:本义指幽远。因为太幽远了,看上去像黑色的一样
注:直译与解读均来自于网络,由网友观点整合而成,非原创。
【直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它是“无”,因为它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它是“有”,因为它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它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它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解读】
《道德经》一书中,“道”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三重:
常道。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万物即宇宙、自然。常道,为第一因,永恒不变。
天道。指天地万物的规律。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句中,即为此意。很多人把“道”理解为自然规律,宇宙法则,实际上指的是天道。如果单纯强调道的宇宙法则自然规律的一面,则会丢失其他的两层含义。
德道。指人与道的关系。书中讲人“事道”“有道”“得道”“无道”“不道”等,皆为此意。 此外,道在全书中,也有言说、描述的含义。因为无法和道的三重内涵相并论,这里不予单列。
“道可道”第一个道字,指的是常道。第二个道字是名词动用,有执而用之之意。也可以理解为言说和描述。
“非常道”即不是常道。可以把握的道,不是常道,可以言说、描述的道,不是常道。
这里讲了常道的几个特征:不可言说,不可描述,不可执用。
在《道德经》一书中,“名”亦有三重含义:
无名。永恒之名,即常名。只表现为纯粹的信息。没有形状与物象,所以无法描摹。无名,是永恒的信息池,它不可见,分化出万物而自己却无丝毫损耗。
有名。信息化为能量,能量化为有质量有形状的物质。有质有像,可以开始描述。
命名。因为信息编码不同,事物的表达也各异。差异,是彼此区隔的唯一身份认证。
无名有三个特征:无质无像,不可描摹,不可命名。名,如果可以命名的,可以有质像可以描摹的,那就不是常名,不是永恒的无名。
道,一种完备的宇宙观:道为第一因,道生出“无”——一种混元之气,纯粹的能量,无质无像,所以无名。无生出“有”——有质有像,始可有名。“有”生出万物,万物并作,参差各态,各命其名。
无,无名,不可描摹,故生无欲;有,有名,有物有像,故生有欲。
无欲,并非是把欲望排遣了就无欲,而是人在领会到“无”的时候,才会生出来无欲。
欲望是怎么来的呢?有名,万物映射而来。
无欲,领会到无,则体验无的玄妙,即宇宙开始前的状态。 有欲,领会到有,理解有生万物,审视和把握万物的名实与差异,并能了然于胸。
无生天地,有生万物。天地万物既生,人何为之?
对宏观的宇宙,以观其妙。对现实的万物,则观其缴。
老子对待万物,并不主张人和自然万物对立,更不主张刻意追求蒙昧无知。
以无观无,以有观有。它们都是从道中生出来的,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后面的章节还会提到有无相生。
无和有,这两者,都幽远的深不可见,故同谓之“玄”。
它们到底有多么的幽深呢,比任何所能想象出来的幽深更加幽深。只有在最幽深的地方,才能体会到道的无穷玄妙。
【叨叨叨】
闲来无事便开始读《道德经》,《道德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它是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对于其中很多名句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像“人之初,性本善”一样时时被挂在嘴边,但若要解释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却让人犯难。
道德经是在追溯最根本的问题,比如,有人指着一把椅子问这是什么,你可以不加思索地说是椅子,但他又问它为什么是椅子,为什么它不是凳子或是其它别的东西?你该如何回答。
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最难以解释,比如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光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宇宙是什么,我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些终极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出科学的回答——我们甚至连思考这些问题的能力都没有。
老子将这些终极的概念称为“道”,道是可以说的,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习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天文地理、人文政治……这是我们认识“道”的方法和途径,但我们能认识了解到的“道”是真正的“道”吗?
人类最引以为傲的大概就是以自己的头脑征服了地球,便认为可以认识了解这世上的一切,我们确实取得了诸多成就,上穷碧落下黄泉,大到宇宙星际小到原子结构,都留下了人类探索的印迹,人类幻想着成为全知的神,但事实却令人绝望。
随着认知范围的扩大,我们却看到了更为广袤的未知,在茫茫无涯的时空里,人类的认知如同长夜孤灯,爱因斯坦晚年说,“窗外的每一片树叶,都使人类的科学显得那么幼稚无力。”
当我们达到一定认识水平之后才懂得,作为人类本身就是一种局限,我们跳不出认识的牢笼,看不到宇宙的真相,我们只能认识到相对的真理,而绝对的真理,即老子所定义的“道”,我们根本没有认识它、了解它的能力。
所以老子开篇就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这不是平常生活中所认知的道,也不是可传授、可教习的道。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道德经》是一本以天眼观众生的书,使得我们这些井底之蛙有幸一开天眼,在生命的某一刹那领略了圣人的高度,这是阅读这本晦涩古籍最扣人心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