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一些思考
弟弟马上要中考了,数学一直是瘸腿课,从去年暑假开始我就有意给他报辅导班找机构老师补课,希望通过人为干预把成绩提升上去。
辅导班上了几次以后,第一次月考考试成绩从原来的53分提升到92分,辅导班老师高兴,我也高兴。心想还是好的师资力量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第二次考试成绩就打回了原形,又是50多分,我着急的跑去问辅导老师,老师说:听说这次题普遍比较难,学生没发挥好很正常。
成绩起伏一下我倒是也能接受,就怕只是一次回光返照又回归老样子。
就在前两天前数学月考成绩66,前前后后补课了这么久还是原地打转,在60-70分之间徘徊,要知道中考数学满分可是120分,这相当于在一门主科上就输了别人一大截,就算副科再好,那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补上这部分的瘸腿。
叫我第一名剧照我思来想去觉得问题应该不是出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因为弟弟向来也比较听话,副科成绩都挺好,但就唯独数学成绩一直提升不上去。
最大的问题应该出在学习认知和学习方法上。
首先说学习认知,一般人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总会有一种恐惧或者逃避的心态,所以要面对做这件事的时候多数会避重就轻,在自己熟练和已经掌握的部分寻找安全感,遇上难题就习惯性减少思考,甚至直接跳过。
这样问题一次又一次的被积累下来,问题始终也没有得到解决,长久下来自然会给自己下定义,我就是不擅长这类问题的解决。
那么人真的是不擅长还是天性驱使让自己选择性逃避原本逻辑很简单的事情?
没有进步有且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直处于舒适区不断重复自己已经熟悉的动作,不去思考、面对难题习得性无助。
这种情况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去学习多么精巧的解题方法,也不是去大量的补充基础知识,而是需要把自己放在拉伸去,去一点点解开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解决过的难题。
叫我第一名剧照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让人快速进步又不至于痛苦不堪?
以学习方法擅长的核聚老师曾说过:对待学习的难题要建立自己的进步本,所谓进步本就是在错题集的基础上记录自己出错的点和解题的思路,有任何的进步都要记录下来。一天两天,自己的进步都会被看到,盲点在不断的扫清。
要说中考高考,要考试的内容早在考试大纲中规定好了,出题无非是在换各种花样和形式来出题,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思考考题背后的逻辑和知识点。可惜多数的中学生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指导,自己是很难突破这层认知瓶颈。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重复简单的习题只会让自己事倍功半。
这也就是想当年无论我如何努力也追赶不上班里的第一名,感觉对方学习很轻松,我再使劲儿挣扎也永远无法与别人比肩。
学习永远没有什么捷径,但却有一些秘诀,那就是始终要把自己放在难度适宜的位置去努力,不要重复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
叫我第一名剧照有成长就会有痛苦,如果痛苦适度那么你恰好处于拉伸区的位置,如果难度太大导致你直接想要放弃,那可能你匹配的难度太大,不适合当前的水平。
所以,成长就是要匹配适当难度的问题来解决,做时间的朋友,去静静等待努力的结果。
希望我们都在努力的路上多一些耐心和信心,毕竟来日路长,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