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高的层次看世界
“超越自己和其他人的处境并客观地俯视处境的能力”,在达利欧的杰作《原则》中,被称为更高层次的思考。
这种更高层次的思考,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他希望的结果是想像自己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能更开放的思考世界整体的进化与进步。
1.单电子遍历假设
这种思考方式暗含了世界为一体的底层思维逻辑。
我想更进一步:世界不只是一个整体那么简单,也许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唯一。
费曼提出过一个单电子遍历假设:宇宙之内只有一个电子,它在时间和空间中来回换穿梭,现象上表现出很多电子的存在。推倒出的结果是宇宙的唯一物质就只有一个电子(更确切的说是费米子),其自身在时间中既可以向前,也可以回溯。
在无数个循环后,在任何时间点上形成了无数个循环下来的“他自己”所组成的节点,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唯一”,也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绝对的存在”即是“绝对的虚无”
虚无和存在是无法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存在的极限是“一切存在的集合的集合”。
我们将其称为[全],那么,[全]已经是一切万物了。它无法增多任何的东西,也无法减去任何的东西,无法成为更大,也无法成为更小。任何我们能认知的东西,都存在“可变化”,“可拓延”之类的属性。
唯一不具备这样的属性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全],另外一个就是绝对的虚无。
而另一方面,意识来自相对性,至少有''我''和"其他"两个对内和对外的范畴概念组合,才会产生意识。那么绝对的存在因为是万物万有的那"一切",一切无出其外,缺乏参照物,所以「全」自己的唯一体验,只有绝对的虚无。
“绝对的存在”即是“绝对的虚无”。
3.无是可以增多的东西吗?
无是可以增多的东西吗?
因为绝对的存在=绝对的虚无
所以:
全不可增多,那无也不可增多.无不可减少,那全也不可减少.
当你到达了全,也就达到了虚无。作为永恒万有的全,不可增多亦不可减少,全和虚无站在时间之外,不受时间影响。
如果全不可减少,那在我们的意识滑向虚无的那时长为0秒的瞬间,必然有个新的意识从虚无中走出。甚至可以是,当死亡走向虚无的瞬间,某个深度睡眠中意识处于虚无状态的生命从梦中醒来。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一切生命都在死亡的刹那获得新的生命。
4.我人四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要有“我”和“他人”的对立概念。如果我和看到这段话的你本就是同一个物质,就不应该存在我和你的概念之分。
没有分别心的一个结果就是,你不再会固执己见。因为固执己见的根本原因是无谓的自尊心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