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导读
认知主义教育思想:
1任何学科,内核是其结构,不是具体的技术细节
2结构本质简单,存在形态复杂。如高等数学和幼儿数学在结构上一致,但存在形态有很大差别
因此在结构(而不是具体知识形态)意义上,任何学科都可以按照在智育上忠实的方式(适合学科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科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
3要重视开发高级思维能力,如顿悟与直觉思维等,它们在科学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得到充分关注
4任何学科,都是以结构为中心的符号形式系统,具有内在魅力,这种内在魅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因此,教育重心要放在培养学生学科内驱力上。不能仅凭外在刺激与奖励等外在驱动手段。
螺旋式课程
“任何科目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授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我们要使问题和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或 找出问题的某一方面使其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有派生结构,比如,自然科学就是一种能广泛研究事物的特殊性又不必强行记忆的很严谨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并开发智力,应该以教授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为教学重点,应该和学生“讨论”物理学,而不是给他们“讲授”物理学。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制定的计划采用“螺旋式课程”形式。让学生通过既已掌握的思维方式,或者比如说借助以前做不到而现在可以整合的惯常思维方式来理解知识。我们可以从某一点,即学生的原有水平出发,也可以从学生准备开始学习之旅的任何时间开始。
关于如何解决问题,老师需要掌握大量技巧性活动才能做到让初学者自己去发现——布置任务时要确保将儿童们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留给他们,要明白解决方案中有哪些原理他们可以重新组绌,尽管他们不一定会运用。语言习得也是如此:在所有有成年人协助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主要依赖于儿童对成年伙伴伃细安排的对话的参与程度。因而这种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起相互注意力的需要,对共同处理事务的需要,对尊重师生间友好关系的需要,对于培养交际社会如何讲真话,有分寸、巧妙措辞的需要。因此,如果忽视学习的这种机能性情景,不论它的内容星什么,都只会使学习干瘪得像个木乃伊。
文化 教育 心灵
文化从宏观看呈现为庞大复杂的符号体系,由各种价值观、权利、交换关系、义务、机会、权力组成,是有体系性的整体,对个人施加影响。是高度的刚性的
文化从微观看,在文化体系中活动的个人,从中获取文化工具,对付体系,建构一系列实体、自我、能力,借此实现个人天赋。个人处在应付适应体系的被动位置,但也有创造世界、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
学校是文化的工具,是将文化的宏观面传送给个体的途径之一。
微小的人与文化体制间:人有心灵,有叙事能力,借叙事手法建构现实、塑造自我。
文化视野下的教育观:
一 学校不是孤岛,而是整个文化大陆的组成部分
二教育的功能是将年轻人导入文化的规范之道
学校是教育的一条途径,而教育是文化的一个功能。要认识学校的本质,不能将视野局限在学校内部,应放眼于学校赖于存在的整个文化体系。将学校看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对学校切合实际定位,才能对学校内部运行机理给出恰当答案
文化不但塑造了心智,还为我们提出了工具包,凭借这些工具包,我们不但建构了我们的世界,还建构了我们的自我与我们的能力。文化提供工具包,使用工具包的是人。人使用工具包时,有挑选的自由。文化建构不是纯棉消极的文化决定过程,仍包含个体能动参与、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一切心理现象中,最高级最复杂的心理现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能力
教育,最重要的是形成互助型学习共同体。教会人们建构世界、建构自我、建构自己的智能,用意义的生成去平衡失却意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