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背后“看不见”的贫困
作者:王姗
每天走在大街上衣着光鲜的女性,生活贫困?你肯定不会相信。一个表面看上去干净健康的年轻女孩子,每天穿着时装、化着淡妆,一般人也绝对想不到她只能住网吧,已无家可归很久了。但在今天的日本,这确实存在。近日,朋友圈疯狂转载的一篇文章《数量庞大的年轻女性何以堕入贫困深渊》,再次撕开日本女性贫困的伤疤。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根据国民生活基础调查研究发现,日本20代-70代的单身女性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属于贫困阶层。那么问题来了,月收入多少会被划进这个阶层呢?当前日元低迷,物价高涨,消费税增加,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月收入10万日元(约5892元人民币)左右的贫困女性越来越多。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就业基本结构调查》统计,日本有约三百万非正式雇佣年轻女性(指18-35岁的年轻女性)年收入不到200万日元(约11.8万元人民币)。在日本,年收入200万被视为陷入“贫困”状态、需要申请公家补贴的界线。并且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女性接受了非正式雇佣,从事的多为夜总会小姐、美发美甲、办公室文员等廉价服务行业,她们在这些工作中没有任何福利。大多数女性都在收入最低的岗位上工作,没有升职、大幅度提薪的前景,而且这些工作通常是性别区隔且由女性主导的,这样的收入状况只能让她们成为“有沦为低保危险的经济困窘者”。
日本电视台NHK制作的“女性贫困——代际传递效应”节目,揭露了女性真实的贫困状况。但问题不仅如此,除了低学历女性,大部分工作稳定的高学历女性也要面临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工作和家庭两不误。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踏入社会,她们将面临着“是继续工作还是照顾家庭”的选择。这种烦恼是现在女性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贫困女性”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事实上,这不仅是日本社会存在的严重危机,在全世界,女性贫困问题依然是热门话题。据世界银行调查数据显示,极端贫困家庭中女性是家庭资源分配中最终的“牺牲者”或“受害者”——世界贫困人口中有三分之二贫困者是女性。瓦伦丁·M·莫格哈登(《贫困女性化——有关概念和趋势的笔记》作者)早在2000年就研究发现,相比男性贫困,女性贫困具有长期性。美国作家戴维·希普勒在《穷忙》一书中,也讲述了一群与今天日本女性相似,被美国遗忘的穷忙族的故事,并从性别的角度指出,“本书中大部分穷忙族都是女性,这与整个国家中大部分穷人都是女性的情况类似。”
在今天的中国,虽然女性贫困的情况与日本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很大程度上也面临着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她们需要在白天的文员和夜晚的兼职间切换角色,常年忙碌于琐碎的工作,却挣不到足够的钱,属于徒劳无功的穷忙一族。在一二线城市和工厂工作的女性,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甄砚在2016年2月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全中国共有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近半数为女性。在城市,贫困女性的占比也一样高。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共有低保对象7249.8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有1980.8万人,占27.3%。在城市低保对象中,女性有832.3万人,占42.1%,城市中的女性群体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些女性陷入贫困除了身体原因,如残疾、疾病等,个人能力、学历等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导致没有收入或收入过低,还有是因为需要照顾家庭、孩子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单身母亲,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极易陷入贫困。
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单身母亲的贫困问题,不仅仅使她们无法正常维持个人生活,而且必将波及下一代,使之陷入营养不良、发展受阻等状况之中。“妈妈每天打两三份零工,与孩子的接触时间越来越少。妈妈每天只是工作,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母子的贫困将陷入长期的恶性循环之中,使得本来就困难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难摆脱贫困,直到出现贫困固化、阶层化。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贫困的代际传递效应”。
吴玲在其博士论文《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还论述了年轻女性贫困的几个类型,除了资产贫困,还有教育贫困、健康贫困和社会资本贫困(指可支配的社会资源)等。
在10月18日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要让女性脱贫,首先就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女性生活的窘迫?
职场排斥是女性贫困的根源。女性在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劣势,男女平均工资存在差异,女性更多从事的是兼职工作和低报酬工作。职场长期存在性别歧视,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的女性比男性高出近8%;44%的女性在接受调查时称到目前为止尚未升过职,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31%,获得过升职的女性表示升职的时间也长于男性。
性别差异、薪酬不平等和不公平的工作机会影响了女性的收入。女大学生求职难已不是新鲜事,育龄期女性因为生育和照顾孩子被迫提前退出职场。同时,由于女性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家庭上,往往只能从事一些短期的,或者计算部分工时的工作,以便于女性随时离职。这些非正规工作具有不稳定性,报酬较低,使得很多女性生活陷入窘境。
第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偏颇。一方面,非正规就业减少了女性获得社会保障的途径,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可能导致她们受到贫困的困扰。女性就业存在着非正规化趋势,非正规就业导致“工作中的穷人”,女性更长的生命预期和她们有限的获得社会保障的途径都意味着她们更易于贫困。
第三是无报酬劳动比例较大。大多数女性劳动者面临着如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女性从事的占据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的家务劳动被视为应尽的义务,不能取得劳动报酬;另一方面女性因无酬的家务劳动而必须要放弃一定的有酬劳动,即损失一部分经济收入,这成为其在家庭中付出无酬劳动的机会成本。
第四是职业隔离。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职场当中。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女性劳动参与率有所提升,但很多女性所从事的行业大多还是工资低下且具有明显的“女性化特征”,例如美容美发、餐饮服务业等行业。
女性贫困问题或许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场“攻坚战”千万别忘了战场也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