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不够详细

一、压力与期许
今天上了一上午的数学课,说真的,想让我们的孩子考出成绩,但是我也不想,让他们背负太多的压力,唯“分”是从,因为孩子还小,本应享受天真烂漫的童年,学习该学习,可是不能因为过度学习,泯灭亦或磨灭孩子们的天性。
压力这个词语,我深有体会,我最早的压力就是来源于学习,从我上学中感受到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在努力学习,想名列前茅,想被大家赞美。
可能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吧,也可能是内心的自卑,想证明自己,因为我的亲戚家都比我们家,有物质基础,有本事儿。
我的父母没什么车,也没什么文化,没什么人脉,有的只是我们三个孩子,能指望的也是我们仨,他们希望在我们身上找到价值感,也因此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期待和期盼,希望我们扬眉吐气,希望我们让他们骄傲,不用他们说,我们三个都不自觉的努力学习。
其实我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总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殷切的期盼,并且是很强烈的。即使他们经常告诉我,不用很努力的,没事儿的,尽力就好,开心就好。
其实不然,每次考的好的时候,我不开心,他们都很开心;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不开心,他们亦会鼓励我,放宽心,争取下次考好。
每次,看他们的眼神,语气,表情……我记忆很深刻,他们总是焦急的等待着,盼望着,盼望着,让我赶紧完成一件事情,赶紧好好学,赶紧考高分,赶紧……
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以为考上一个数一数二的高中,就能考上好大学?他们以为能够考上好大学,就能飞黄腾达?他们以为飞黄腾达,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过上幸福生活,就能幸福一辈子?
其实不然,本质上它们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幸福一辈子是在不断受挫,不断改正,不断解决,不断释然,不断包容,不断成长中才会产生的,如蚌埠中磨出的珍珠一般。
求学经历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就是不能落后,不能掉队,与其说是不能,倒不如说我是不敢掉队。
于是,我做事情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惹得他们不高兴,却没有想到过自己开心不开心,有意思没意思,有趣味没有趣味,自己的梦想与理想。
好像我的那二十多年,是为他们而活,活在他们的期许中,其实是一件很悲剧又很无奈的事情。

二、过程与结果
还记得有个初一同学,给我写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每每想起这句话,都很有感触,结果固然重要,可是过程却精彩纷呈,五光十色,美丽绚烂,似乎比结果更值得我们珍惜和回味。
因为习惯了名列前茅,就不愿意后退一步,不愿意退下来,学习中习惯了,生活中也不知不觉中成这样子,工作种当了老师,也不希望自己落后,不希望孩子们落后。
说好听点儿,这好像成为了一种坚持,不服输,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执念,深深地执念,让我每每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总会竭尽全力去争取,去努力,自己不服气的,就自己干出点业绩出来,让他们看看,我也可以做到,我依旧很棒。
渐渐我发现自己好像只注重考试,最后的结果,忽略了过程中的同学们之间的欢声笑语,谈天说地,情窦初开,两小无猜……
我错过了,很多过程的美丽,我好像就像一只动物从小被树木拴住,刚开始想挣脱,扯不断,长大了,力气大了,劲儿也足了,可是我还是脱不开,为什么?
因为内心深深地恐惧、畏惧和捆绑,习惯被牵着,习惯被绑着,习惯了不反抗……习惯了被线牵着的风筝。

三、乐趣和结果
我是给我们班上好几节数学课,可是我们每节课都有合适的安排,一会儿做题,一会儿写文章,给我写信,一会可以娱乐下。
我没有让他们上课十分安静,我不想压制他们太狠,我知道他们的天性,总有一天会爆发,即使不在我这里,也会在未来的某天某月某日里。
我想顺着,他们的性格,在原有基础上,纠正,培养,陪伴着他们慢慢成长,由无知变成熟,由懵懂变深思……
跟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我好像找到了我童年丢失的东西,宝贵的吵架,放肆的反抗,强烈的顶撞,仗义执言,义气当头……是啊,那个时候的我,是同学们眼中的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儿,一心只读圣贤书。”
标标准准的好学生,没什么挑头儿,可是我的性格,却被压抑了很久,我缺少生活的趣味,缺少思想,思维枯竭,我的世界很单调,很乏味,没有创意,没意思。
所以,我和现在的他们相处,一方面把自己当老师,这毋庸置疑,职业要求,另一方面,我又作为过来人,不想让他们像我一样,像呆子一样。
尽量给他们讲的生动有趣,摸透他们的脾气,不过于压抑他们,只要不违背我的底线和原则即可。
上课的时候,我们上一秒是黑脸,下一秒就是笑脸;上一秒是数学题,下一秒就是笑话;上一秒是严肃不可冒犯,下一秒就是温文尔雅……
就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我们成绩也不错的,因为我们是心相依,一股绳,一股劲,在努力向前冲,这样美好的过程,怎么会没有好的结果呢?
我相信会的。
渐渐的自己变了,变得释放天性,更有乐趣,更幽默,更加本真,更加大方,大度,也学会了包容,宽容……

我们的故事很多,还在继续,我造就了孩子们,孩子们也造就了现在的我,以后将一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