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固守的韵味
·凤凰社饭:
将腊肉切成四方的小肉丁。三层分明,褐、白、粉。厚干硬实的腊肉皮随着刀切的豁口瞬时断裂,皱缩开去,中心一半依附着筋膜而不完全脱离肉身。腊肉丁像是刚脱了模具的四方冰块,齐齐整整,随着热油砂—的一声一齐丢进锅里,看它向外喷着白烟一点点融化,转绵软,转半红掺着焦褐黑,就赶忙甩进细碎的酸菜渣和半个小指甲盖长的葱段一同熬煮,由那酸菜去肆意染黑肉与葱,收了浓汁,佐些鲜的蔬菜叶,又翻进米饭在大锅里搅动,听着它们滋滋的吵闹。在某些地方总会留下锅巴,继续焖一段。这边是有名的凤凰社饭,油腻而饱腹。再解开锅时饭已经变成野菜饭的海苔绿色,酸菜也像海苔屑般小小颗附在米饭上。
·炒酸肉:
肉裹面粉发酵(发酸),依时节定腌制的时长,一两周不等。而后加了辣椒去炒。油量淹过食材,算是半个“炸”了。大葱段也少不了,绿白绿白的,映着那红。
·酒:
湘西有着适合酿酒的自然条件,只是酿酒的食材,玉米或大米之类,常要从远山下运,并不太方便。酒味也随着季节而变化,并且家家各有各的酿法。如,玉米蒸干后加酒曲。说是喝酒,其实喝的便是它的蒸馏水,也难怪看着明澈,说是山泉水也不为过。这该不会是湘西人酒水当水喝的缘故吧?
家常下酒菜,酸辣椒和腊肉之类。
·实心笋:
实心竹/实心笋,少见,味珍。哼着山歌去寻那竹子,只不过唱的方言,听不大懂。切小段,以辣椒,盐巴腌。
·腊肉:
腊肉算是湘西结婚必备品,家庭财富与福气的象征。常备一仓库,天花板上密密全吊着。
此腊肉和前面所提过的炒菜三色肉不太同,更像是在酱油里染过几遭,白肉部分也成了深褐,反倒是皮上偏红棕色,棕色里泛着深红,瘦肉部分倒是最黑的了,能看到瘦肉清晰的风干火烧纹理。
由于肥瘦肉并不完全规整的分割开来,便难免有些黏在肥肉梢上,加之悬挂的引力,油滴直往末梢那小点瘦肉上坠,因此,那星星碎似的丁点瘦肉就像是泡在琥珀里般闪闪发亮,泛着清透的油光,不腻。
腊肉,我原猜想着无非佐些盐糖料(花椒之类。不过具体情况上可能加些草药去腥。)腊肉的成色并不是一朝一夕腌制的成果,起初是病恹恹的淡奶茶唇膏色,气色不很好看,肉也连带着显脏,白肉部分上沾着的褐黑色小块渣子更显得不神气。最终的成色还得找那风火去。风干一遭,熏烤几遭。烟需慎选木柴,不可随意捡些用。此外,还需注意制作的时节。这时候的白肉已似像琥珀般明而光。
切过腊肉后的刀浮着一层滑腻,像给刀抹了次肥皂一般;而切普通肉则是带点涩涩的手感,摸着有点反胃,洗不去的糟心。
这种腊肉是上边下边都有一层黑干皮,里头倒是鲜嫩的。
湘西腊肉美食来自于大自然。
苗年,以及很多时候,这里的人们仍然有坚持用柴火的传统。各家的柴火往一处拢,但心里又清楚的很,不乱拿。
有个神龙洞,各家陆续收集后在此保留半年,待到春节时分取用过冬。“柴”谐音“财”,传说可祈求怀孕之类。柴火要够用到正月十五。回老家只一小背包,加两手各一礼品。
柴火饭的味道也许很不一样吧?
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围坐烤火的情形应该会很不一样吧!
若有这样的故乡,我想我也会如沈从文老先生般念念不忘。
唯一的可惜便是没有青菜,而只有酸菜之类。肉倒是最实诚,一锅满满,总比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