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共读7

2022-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婧1013

今日份共读内容: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打卡内容:

一句话

今天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

1)P68——蛤蟆意识到那是在獾面前的忏悔只是表象,其实他是在防御獾对他的攻击。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蛤蟆所采用的方式是他的“适应型儿童“”的行为,这些行为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攻击(可能是现实的,可能是想象的)而出现的,而不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出现的,这从根本上来说是蛤蟆的一种防御机制而已,此时的蛤蟆处于求存而非发展的状态,改变是不可能出现的。
由此想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认错等等行为是否也只是一种防御行为呢?如何才能让孩子在稳定的状态中呢?好像很简单,让孩子感到安全、稳定,孩子就不会调到求存状态,而是保持在发展的状态。此时,父母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就成为了核心要点。

2)P76——所有这些行为策略(儿童释放愤怒的方式——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自己在童年形成的行为模式,当然这背后还有看不到的思维模式在。作为成年人,偶尔或者经常会出现一些类似儿童处理情绪的方式,多数情况可以考虑是童年行为模式的重演,尤其是在家中,在亲密关系中,个体的理智部分更容易放松,更容易出现情绪,也更容易重演童年模式。
然而,行为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大脑,形成了生理层面的沟壑。行为模式不易被改变,但是并非不能改变。当我们保持对自己状态、行为模式的觉察,能够看到我们自己的行为模式、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信念,此时,就是改变的开始。当然,这种改变是螺旋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趋势是向前的。这一路,走起来不容易,有专业人的相伴会更好些。

一小步行动:

结合书中内容,我准备开始的一小步行动是什么?

对自己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保持觉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