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为你,千千万万遍。
年底的日子总是清闲,难得的是,清闲的日子里,天气晴朗,阳光柔软,清风徐徐,扇动着马路两旁的花草树木,似少女般舞动柔美的身姿,参差不齐,色彩相衬,分外妖娆。新年越是逼近,路上行人、车辆也变得越来越少,似乎让这日子显得更清闲了。
人心也是。
于是,拿起早已驻立在书桌上等待了很久,期待主人,确切地说,也许是期待更多的人翻看着它,了解它的故事----《追风筝的人》,仿佛在期待阅读量就像是计时器似地快速地翻动,数字不断地增大,而却不知道何时会停止。一如文中那句朴实无华却出现无数次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好的作品,像一个谜,让你想要一探究竟;像一次冒险,明知前途凶险,却忍不住想去体验惊心动魄的感觉,像破案现场,环环相扣,处处悬念。
我盒上书,闭上眼,深呼吸,尽量使心情平复些,虽然仅用了两天的时间把它从头到尾地看完,但我却像经历了书中阿米尔从童年到中年,从喀布尔到旧金山,从和平富裕至战乱贫穷,其中最凶险的莫过于,中年后的阿米尔从旧金山重返喀布尔解救索拉博的经历。
真的,你会发现,在当时的阿富汗国度里,
充满着惊险,就像索拉博蹑手蹑脚走路一般,毫无声音,生怕扰乱脚下的空气;
极度贫穷,到处是战争炮弹的痕迹,破烂的房屋,骨瘦如柴的孩童;
种族阶级极端明显,在阿富汗,一般信仰伊斯兰教,分普什图派和哈扎拉,普什图人为穆罕默德继承人,是前者穆斯林,而哈扎拉人为后者,前者迫害后者,故被视为低贱的血种,摆脱不了一辈子为奴的命运,在塔利班执政时,以清洗维护纯正血统为名,大肆屠杀哈扎拉男人,如若女人和孩童反抗,也难逃噩运,甚至性虐儿童,泯灭人性,惨绝人寰。
宗教信仰极为鲜明和疯狂,阿塞夫加入塔利班的一份子,坏事做尽,到处借主的名义对犯罪的人处以酷刑,如体育馆足球比赛中场休息时,把一对通奸的男女捆绑扔进事先在足球场挖好的坑里,命人用石头活活地把他们砸死,而人们只是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之外,毫无能奈,麻木不已,接着继续观赏下半场比赛;
文化落后且极度病态,阿塞夫少年时强暴了哈桑,成为塔利班份子时,又残忍的和两个男跟从强暴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把他手脚带上铃铛,涂上浓浓的眼睫毛膏和在脸上打上厚厚的胭脂,显示出不自然的红晕,并驯服他随音乐响起翩翩作舞的自然条件反射,愉悦自己,索拉博的眼神空洞,呆滞,毫无生气;
无限绝望,就像阿米尔咨询求助律师收养阿富汗孩子移民美国办签证束手无策时,无奈转达律师的建议告诉索拉博,为了使他能够更顺利移民美国,需要索拉博在孤儿院呆上一段时间,这是唯一较为容易的途径,索拉博在浴缸里选择割腕自杀也不回去那个恐怖的专门照顾孤儿的地方---孤儿院(那里忍受贫穷、饥饿、挨打,最恐怖的是被阿塞夫买走后受到性虐待)。被救后,他绝望地望向窗外,淡淡地说“受够了一切事情”~
在那里,人们幸福指数为0,所有难民的共同愿望仅仅只是停止战争,无论是抵御外来侵略还是部落内战,人们多么向往和平与平静。
其中,不得不谈谈书中的几个人物。
关于哈桑,阿里的儿子,一生与阿里为阿米尔及父亲忠心耿耿,哈桑是阿米尔孩时的玩伴,忠诚,对阿米尔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哪怕阿米尔开玩笑说“如果让你吃泥巴你会吃么?”他认真地看着阿米尔,“如果你要求,我会的”。敢于承担,从不揭发阿米尔的过错,阿米尔为解脱尴尬的处境(即阿米尔眼看哈桑遭强暴却懦弱跑开,内心愧疚,害怕面对哈桑),在向父亲提出更换佣人遭到父亲严厉呵斥无果后,故意把收到的生日礼物(其中的现金和手表)偷偷放到哈桑的床底,栽赃哈桑盗窃以图激怒父亲,达成赶走哈桑的目的,勇敢,在面对阿塞夫的欺负时,敢于与恶势力作抗衡,拿出自己拿手的弹弓,对着阿塞夫的眼睛,威胁阿塞夫放他们走,也因此为日后帮阿米尔追风筝争荣誉(阿富汗有传统的风筝比赛,战胜其他风筝并取得最后一只飞在天空且追到跌落的这只风筝是无比的荣耀的事情)为保护风筝,惨遭阿塞夫“毒手”-----强暴。最后与妻子为守护阿米尔父亲的房子遭塔利班的杀害。屠夫听到他嘴里念念叨叨“为你,千千万万遍”。就像在他一生中,为保护阿米尔那样千千万万遍。
然而,哈桑至死都未能知道,当然,阿米尔也是在阔别喀布尔25年之久后从旧金山回到阿富汗从拉辛汗的口中得知。阿里患有不孕症,阿米尔的父亲睡了他仆人的妻子,他与阿米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哈桑正遗传了父亲果敢坚强的良好品格但却是不被社会承认的一部分,一生为奴,命运悲惨,正如阿米尔懊悔地回忆往事时所想,如果当时没有赶走他们,也许哈桑会和他一样跟随父亲逃难到美国去,接受新式教育,像阿米尔如此娶妻生子,拥有幸福的家庭。
关于阿米尔父亲,一个事业成功,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对待宗教,理智机醒,就像阿米尔说父亲总要想想一个哲理对现实问题是否有帮助时再选择相信,对阿米尔性格懦弱胆怯的怀疑和严格要求,寄予深厚的期望,然而却对哈桑感到深深的愧疚,为不能公然承认他的身份,给予他光明正大的父爱,或许还有为哈扎拉人不平等的社会待遇,以促使他一生行善,帮助穷人,监建恤孤院,从不拒绝乞讨的乞丐等,以对自己曾经所犯罪恶的忏悔,自我救赎。
关于阿米尔,儿时的他胆小懦弱,渴望亲近父亲,想像拉辛汗那样与父亲在书房交流,妒忌父亲对哈桑的关心,和对哈桑深深的愧疚,阿米尔在夜幕降临前寻找前去追风筝的哈桑,并随后目睹了哈桑为保护阿米尔的风筝遭到阿塞夫的强暴时,懦弱胆怯的跑开时,至栽赃哈桑,但哈桑明白阿米尔的用意并努力说服阿里在老爷(尊称阿米尔父亲)面前不要揭发阿米尔一起离开时,阿米尔说“这一刻,我爱上了他,胜过爱任何人”怀着愧疚,在多年后接到拉辛汗的电话,重新踏上故土,走上拉辛汗口中那条“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义无反顾地。
知道了一切秘密以及自我思想斗争后,决定踏上那条“成为好人的路”,寻找并解救索拉博的险程,并在遭到阿塞夫的毒打后这份隐藏多的的愧疚终于得到解脱,他曾在哈桑每次保护自己而自己却在哈桑遇到危险时未出手相救而懊恼不已,希望哈桑像阿塞夫这样狠狠地揍他,予以反击,但哈桑没有,反而便他更痛恨自己!从懦弱变成勇敢担当的转型。
故事的结局,阿米尔把索拉博带去了美国,并告诉大家,这是他的侄子,同父异母兄弟哈桑的儿子,是哈扎拉人。由于经历了太多苦难甚至是自杀,索拉博紧锁心扉,沉默封闭,直到有次郊游,阿米尔教索拉博放风筝并割断前来挑衅的风筝,一如回到过去哈桑和阿米尔孩童时放风筝时光似的,看着索拉博嘴角弯弯的笑,虽然短暂但阿米尔相信以后会好的,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正如哈桑每次对阿米尔说的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想,或许阿米尔也找到了自己的救赎….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