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战略思维

《产品思维:从新手到资深产品人》总结

2021-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韩大帅i

互联网对产品思维的四大影响

产品触达成本骤降: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普及

用户认知质的飞跃:用户行为数据

个性化体验成为可能:数字化服务

生产方式彻底改变:数字化形态,可快速迭代



1 认知用户

1.1 用户模型

1.1.1 微观

分析用户是什么样的人,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和工作状态等等

用户画像: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了解用户是什么样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跟用户见个面

用户心智:用户心智是用户需求的根源

社会心智:社会对每个用户的影响

核心影响:物质或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影响

决定因素:生活方式、消费心理、文化程度、价值观

特点:社会心智是相对固定的,很难通过外力改变,很受社交圈影响

应用:判断用户特征、判断用户成本、建立产品认知

行为认知心智: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对用户的影响

认知和判断用户心智

获取足够完善的用户画像和用户场景

了解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误

要有极强的同理心,分析拆解用户表达的内容,对用户行为背后对心理决策逻辑做共情猜测

用科学论证的精神反复校验

1.1.2 宏观

先区分后描述,基于产品特性寻找相关数据,使用用户特征对用户群体进行发掘和区分,再用更具体的用户画像做用户认知和判断

从单一用户群体到用户群体矩阵多视角认知

用户生命周期:潜在用户、新用户、次新用户、老用户、衰退用户、流失用户、普通用户、付费用户、低频用户、高频用户

生命周期的划分只源于对用户的认知,看用户群体本身是否存在明显边界

生命周期划分只是平台视角而非用户视角,应根据每类群体的特征研究其诉求

1.2 探索真实有效的需求

1.2.1 通过场景判断用户真实需求

场景是需求的限制条件,决定了需求的适用范围

考虑使用手机的物理环境

考虑用户所在的社会场景

考虑用户的心理

1.2.2 确定需求的七条原则

需求是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

需求不是无边界的,超过一定边界收益会下降

用户的诉求不等于需求

需求的主体是目标用户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我们所关注的需求处于用户心智的位置及比重

需求存在不同层次,深层次的需求持久永恒

需求层次分析

2 创造价值

2.1 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是用户的主观感受,是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主观判断能否帮助自己解决特定问题(用户视角)

用户价值还包含用户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平台视角)

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是一体两面,一个关注问题,一个解决问题

用户价值受社会心智和认知行为心智影响

2.2 产品价值

核心用户价值就是产品要实现的产品价值(产品视角)

产品核心价值要点

符合用户价值

对应的体验较差,有空间

覆盖用户够多,市场够大

简单明了

自己有经验或者资源优势

市场环境:产品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 迁移成本

平台视角:产品价值 = 平均创造的用户价值 * 覆盖的用户数量

2.3 用户体验

在实现用户价值过程中用户的主观感受,狭义上的用户体验是指网页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广义的用户体验不仅包括人机交互,还包括在整个产品呈现过程中的所有用户感知

用户体验最重要的事是分层,用户体验 = 可用性 + 易用性 + 稳定性

可用性:让用户可以达成预期目的

易用性:让用户达成目的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稳定性:降低不可用、不易用的概率

超预期:让用户有超过原本预期的感受(体验更好和持续惊喜)

重要程度:可用性 > 可用性的稳定性 > 易用性 > 易用性的稳定性 > 超预期

四个原则

始终优先满足可用性

基于体验差异酌情提升易用性

降低严重异常的概率以及发生异常后的用户成本

只考虑永久性的超预期体验

2.4 总结

用户价值是我们要为用户解决问题,产品价值是我们可以为多少人解决问题,用户体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户是否有正面的感受

3 产品落地

3.1 三个核心逻辑

供给侧能力

钱怎么花?团队有谁、分工如何?产品和服务实现节奏?用户对市场增长的预期如何?

分类

单项提供功能和服务的产品

多方撮合的平台型产品

供给侧画像:需要获取什么样的用户、需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再考量什么样的供给侧能够完成这样的逻辑,最终获取对应的供给侧角色和资源

供给侧场景核验供给侧真实程度

供给侧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

迭代思维(循环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判断最重要的体验差

步骤二:新体验的最小成本尝试(MVP):不能过于简陋和变形,导致无法验证判断的错误;成本最小化完成尝试的方案;尝试前要确定预期和判断标准

步骤三:用数据观察结果,做分析识别错误:用户反馈和行为数据

步骤四:坚持对的放弃错的:设置清晰的退出机制、塑造无压力的试错环境、由第三方来做中立的判断

科学思维:社会科学理论,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人应借鉴科学思维,建立深度认知和决策

尊重客观规律

明确约束条件

抽象有效方法论

具备批判思维和可证伪精神

3.2 商业模式

核心因素: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或者在一定阈值后,边际收益逐步增加,边际成本逐步降低,否则得不偿失

流量模式:商业模式通常是广告,其次是基于流量做商业变现的转化(付费)

交易模式:平台型、自营型

参考文献

《产品思维:从新手到资深产品人》

附:行为心智偏误与数据思维

数据分析十条

分析师的核心能力是思辨

对讲话负责,保持中立

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观点简明

数据先于观点,而不是观点先于数据

不要把问题复杂化,也不要惧怕复杂度

分析什么问题比用什么方法更重要

好的分析师给别人输入,而不只是帮别人输出

分析本身没有价值,除非洞见改变了其它东西

基于问题收集数据而不只是基于数据来问问题

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分析出来,以开放心态采纳其它观点

数据分析认知偏误

样本选择偏误:抽样的方法不严格随机

选择性偏误:样本选择受用户主观选择影响,样本非随机导致得到偏误的结论,较隐晦且难被发现

幸存者偏误:只看到筛选的结果而忽视筛选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只观察幸存者的行为和听信幸存者的理论)

基本归因错误: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是高估个人因素,低估场景和环境影响的双重倾向

回归谬误:没有考虑随机起落的正常波动现象(随机现象或外界影响),造成不准确的因果推论

社会期望偏误:在做用户调研时被调查者更可能选择符合社会期望的答案

受试者期望效应:用户会有自己的目的性和预期,所以不选择更真实的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