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0《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读书笔记

2016-07-18  本文已影响142人  莫颜云月

开了个新的文集,这个坑主要是让自己放读书笔记用。这几年自己感觉自己的读书量变小了,所以想要给自己定一个规定,监督自己读书,并且坚持输出。而我对自己的标准就是一周至少读完1本书,高阶目标是3本,并输出读书笔记一篇。欢迎大家对我执行小皮鞭,到本周周六晚上还没有输出阅读笔记的时候,欢迎到我微信上给我提醒并监督,这篇是上周的读书笔记。

————————————我是分割线————————

1.复杂是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因为简单就是美,而去妄图把所有事情都简单化,设计者要去设法去管理复杂

2.简单不意味着更少的功能,人们喜欢更多的功能,太简单的事物容易显得无趣和肤浅。生活变的简单是由于拥有了少量复杂多功能工具,而不是大量有特殊用途的工具(如一把瑞士军刀)

3.不要过于依赖标志,想象一下当标志失效的时候事物出现的混乱,设法从设计上去解决它!
(一个案例,人们用了大量的提示工作去提醒放映机的使用者在使用完毕之后关闭机器,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机器的寿命变短,但各种各样的提示均无效,从而给组织带来了经济损失。实际设计一个“休眠达5分钟自动关闭”的功能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4.人机交互开始变的社会化,机器需要显示出与人互动时候对人的关心,理解他们的立场,让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5.“如果你无法衡量它,你就无法改进它”的观念使得数据衡量成为了一个提高效率的强大工具,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不重要的事物都是可以衡量的,对数据的衡量的需求超过对数据重要性的考虑的现象,表现了某种人们的不理智。

6.重视对等待的设计,其中有重要的6个原则:
1.提供一个概念模型(让人们理解你为什么要等待,以及等待的大概时间)
2.让等待看起来合理
3.满足或者超越预期
4.让人们保持忙碌
5.公平
6.积极的开始,积极的结尾。

7.设计需要使得事物更容易被理解,相关的设计工具有:概念模型、语义符号、组织架构、自动化、模块化
1)语义符号与功能可见性(让人们自发得知门是推还是拉,用设计比贴“推”、“拉”更好)
2)组织结构,将大的模块给分解成一个个功能类似的小的组块更容易被理解,分而治之

8.使得使用者了解当前的状态:

9.重新选择操控对象:
罗技想要设计一个“全能”遥控器,如果按照遥控对象来区分,则这样的遥控器其实是增加了复杂性。后来的设计按照用户活动——看电影、看电视或者听音乐为重心,成功的设计了一个简洁全能的遥控器。

10.认知趋同性:人们如何构建他们的环境来对任务进行简化,组织他们行动,以及在任务中断后回忆和整理他们的环境。
(案例:一堆堆叠在一起的硬币比一堆一堆放置的硬币更容易被数清楚)

11.人们对说明手册的偏好是有即时性的,在行动的时候学习,而不是预先去看厚厚的说明手册

12.产品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目标用户,也要考虑到sales的偏好,比如未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功能简单、屏幕大、按键大),但是销售员觉得这款手机太平庸功能少,而不愿意主动推销它,最后产品失败。 产品设计还要考虑到终端的消费体验,考虑到各种接触点。

13.为什么多就是少?——当你提供的选择少的时候,人们认为你限制了TA的选择;当你提供多选项的时候,人们的选择更加单调和专一了(认知负荷过大时候,用户倾向于直接选择自己最忠实或者熟知的品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