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曾惠真

昨天说到“虚构的故事”是人类达成大规模合作的基础,因此,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智人能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迅速调整行为,这种“文化演化”的道路,远超“基因演化”,很快就远远甩掉了其他所有人类的动物物种。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那么人类的行为模式是怎么演化的,我们祖先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演化心理学认为现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早已形成,即使到了现代,我们的大脑和心灵还是以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维。比如,我们知道高热量食物不好,但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还是难以抵抗。是因为3万年前的采集者想吃甜食只有一种可能:熟透的水果。如果石器时代的女性碰到一颗满是浆果的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到附近的狒狒也发现这棵树,可就一颗也吃不到了。这种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直觉本能就这样深植在我们的基因里。

但其他理论,争议性就大的多。比如“远古公社”理论认为古代的采集部落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群居生活,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婚姻关系,女性可以同时和几个男人(女人)有性行为,小孩则有所有成年男女共同养育,他们认为孩子不是生自某个特定男人的精子,而是妈妈子宫里所有累积精子的结合。直到现代胚胎学研究发展之后,我们才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孩子只可能有一个父亲。因此,这个理论也认为,现代婚姻的不幸福,源于一夫一妻制与我们生物本能相背离。

狗是第一种由智人驯化的动物,早在农业革命之前便已发生。它能狩猎,战斗,是最能满足人类需求,体贴人类情感的动物,因此也得到更多的照顾和食物,因此也更容易生存下来。

和现代人比起来,狩猎采集者的生活要来的更舒适,也更有意义。他们大概只需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就足以养活整个部落了。他们不用洗碗,不用吸地毯,不用擦地板,不用换尿布,也不用付账单。每天上午8点左右出去晃晃,采点蘑菇,挖点根茎,偶尔躲一下老虎。中午过后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做午餐,聊八卦,讲故事,和孩子玩。并且他们不用担心环境污染,也不会有营养不良的问题,传染病也很少。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非常乌托邦,但其实也很残酷无情。如果部落里有人年老体衰或者肢体残疾者,无法跟上部落的脚步,就会遭到遗弃甚至杀害。或者有些婴儿被认为是多余的,或者稍有缺陷,都可能被活活打死,或者献祭。但成年人之间的暴力却非常罕见,他们乐天愉快,看重良好的人际互动和真正的友谊。他们杀害儿童,病人和老人的想法和今日许多人赞成堕胎和安乐死也没有两样。而且由于部落也会遭受来自其他敌人的入侵,如果有成员可能造成部落的负担,他们也就无法仁义以待。

他们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不过就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