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不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 宁愿归隐修道 张良究竟是怎么想的?

2019-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贱痞二叔

导读:自古便常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国破山河碎,家总得保住吧;选择归隐,是明智的不得已之举。


这便是张良的想法。

谋略无双的张良

张良,祖三代为韩国丞相,妥妥的官二代子弟。

然,威武霸气的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大一统之帝国。


良便由官二代沦落成了普通老百姓。

国仇家恨不可忘,

良,散尽家财,驱离仆人,重金悬赏刺客,

于博浪沙刺秦始皇,败后,隐于下邳。

张良谋刺

得遇黄石公,受赠“太公兵法”,潜心研究达十年,学问始成。

逢各地举事风起云涌,良亦聚集百余人响应,

正遇刘邦在下邳发展势力,觉势孤的良便加入了队伍。

后凭与项梁的旧宜,立横阳君成为韩王、良为相,复兴韩国。

项羽于彭城杀了韩王成,迫使张良梦碎,彻底倒向了刘邦的怀抱。

初识刘邦

张良叙写了一个落魄官二代再度崛起的传奇。

这段传奇有一条线络,那就是曾经深埋在张良心底的那颗家国心。

为家国,刺杀始皇;为家国,聚众起事;

为家国,再复韩国;为家国,委身刘邦。

由起而落,再由落而起;刺杀失败,蛰伏十载致学;于艰难中圆梦,又被无情的敲碎了;这其中的曲折心酸,我们无法体会。良又悟到些什么?我们亦不得而知。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任由心碎,不再补救。

共谋天下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赞叹道:“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生平主要贡献有:智取峣关、鸿门护主、暗度陈仓、下邑之谋、虚抚韩彭、劝都关中、谏封雍齿、助刘盈保太子之位。

如此风流人物,洞察人性不在话下,常伴刘邦左右,难道会看不出刘邦那凉薄的本性?


下面再辅以几条依据:

1、 刘邦未发迹之时,是沛县的混混小头目,整日里好吃懒做,泡了寡妇曹氏并育有一子;

2、初入咸阳时,倾心于美貌的宫女和奇珍异宝,遂生安享富贵之心,后被张良惊醒;

3、赴鸿门宴之时,怯而不愿前往,被张良说服;

4、攻占楚都彭城后,便得意忘形,大肆收集财宝、美女,整日置酒宴会。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三万兵力击溃,丢下老父、妻子、儿女,只带张良筹数十骑狼狈出逃;

5、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之时,见韩信求封假齐王而不是率兵赶来救援,遂破口大骂,被张良提醒才及时挽回场面。后以虚封安抚韩信和彭越,促使围楚;

6、刘邦即位称帝,皇位渐次稳固后开始剪除异姓王彭越、韩信等;

7、皇室内的各种明争暗斗,如太子位之争等。

混混刘邦

自古便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后自请告退,不问世事,研习黄老之学,静心修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