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而过
偶尔与铁哥们K歌,我们必唱的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花,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初步感觉这首歌的词大气磅礴,豪迈壮阔,定是社会阅历丰富精神、看淡功名利禄之人所写,非常人所能及也。
后来知道这首歌原来是一阕词,作者是明朝的杨慎。杨慎是谁?全无所知。当翻阅明朝诗词时,才了解到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逝水》的写作背景:是杨慎在被贬云南的路途上所做。那天,杨慎和两名押解他的军士来到了湖北荆州,在江陵县境内准备渡过长江。这时,杨慎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浩荡江水旁边摆上酒食,边饮边畅谈历史,其时两岸青山隐隐,夕阳西下,经历过宦海沉浮,人生反转的杨慎感慨万千,想起杜甫的千古绝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豪放词名作“大江东去”,现场请求军士拿出笔纸,要求赋词一首。就这样,在杨慎下笔如神一挥而就中,一首穿越古今的巅峰之作就此诞生。
那么杨慎为何被贬?我们先宕开一笔,从他的辉煌的人生伊始说起吧。
杨慎用现在的话说,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人间的。他的父亲杨廷和也很了不起,是当朝的内阁首辅(宰相)。他天资聪明,家教又甚好。12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杨瑞红看了极为赞赏,复命拟《过秦论》,其祖父读了之后,自矜谓:“吾家贾谊也”。21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在24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
杨慎金榜题名,独占鳌头时,去黄娥家报喜。因为黄娥的父亲黄珂和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既是同僚,又是同乡好友。当时黄父不在家,年仅14岁的黄娥得知后心里非常倾慕,一面激励着她更加勤奋地读书,一面又暗自下定决心,要嫁就嫁像杨慎那样学识渊博,志趣高尚的郎君。但那时的杨慎心有所属,已娶王氏为妻,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在豆蔻年华的黄娥种下一颗爱的种子,不会想到7年后眼前这个少女竟会成为他的妻子,更不会想到这个少女会成为他一生的精神知己。
可能有的读者就会问:杨慎开挂的人生为什么会被贬呢?凡事有因才有果。我们先看看他写的这首诗:
无题
石头城畔莫愁家,十五纤腰学浣纱。
堂下石榴堪系马,门前杨柳可藏鸦。
景阳妆罢金星出,子夜歌残璧月斜。
肯信紫台玄朔夜,玉颜珠泪泣琵琶。
这首诗写的是明武宗与妓女之间的丑事。明武宗一向喜欢寻花问柳,在京城时就常常私出宫门,在外嫖妓宿娼。后来玩腻了,会在行宫处,夜入民家索取妇女,大乐而归。“堂堂”大明天子做出如此荒唐可恶之事,自然使朝野震惊,引出轩然大波。杨慎对此非常愤恨,上道奏疏,进行恳切的劝诫。规劝无效,便告病归家,以示抗议。由此可见他性情的耿直!
辞官归乡,每日读书自娱。不久,杨慎的原配夫人王氏病故。次年,杨慎得知才艺双全的黄娥年过二十尚未许人,便征得父亲的同意,遣人做媒。黄杨二家本来交谊深厚,门当户对,且黄珂还愁着女儿这么大了还未嫁人,因此,这门亲事一说即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杨慎收获了一生最大的财富——他的生活和精神的伴侣黄娥。
那么杨慎生活如此惬意,怎么会被贬云南呢?原因就在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再次凸显突杨慎的“叛逆”风骨。明武宗因荒淫无度而死,没有子嗣,当时他的堂弟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按照皇统继承规则,朱厚熜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朱厚熜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这样,皇统与家系就成了当时内阁大臣纷争的议题。德高望重的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为此,杨廷和被迫辞官归里,重新起用杨慎再度上书辞职,不愿与“无耻小人”同列共事。对此,刚愎自用的朱厚熜非常生气,他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朱厚熜更加震怒,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约集同年进士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
不久杨慎带着伤病之躯,离京远赴贬所。妻子黄娥伴送至江陵,遂分手相别。杨慎触景生情,情郁于中,不能自已,写下这阕词,表达别离的伤痛。以后的经历也证明,这种锥心之痛真的成了他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充满相思之苦的开始。
临江仙 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妻子黄娥经受两地分居之痛,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把对丈夫的思念化为一首首诗。请看下面这两首诗:
寄外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日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又寄升庵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夫妻俩诗词中流露的真挚感情,令草木为之动容,金石为之哭泣。然而麻木不仁明世宗还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对杨慎还实行着严密的控制,并且,终明世宗一世,有过六次大赦,独杨慎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
在这30年中,孤苦无依的黄娥独守空房,又无一儿女陪伴,年复一年,似乎没有尽头。她对丈夫的刻骨思念,唯有化为一首首缠绵凄切的诗句,寄给千里之外的丈夫。下面这首散曲,写得极为伤感动人,可谓是黄娥的代表作:
《 南商调·黄莺儿·苦雨》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据说,杨慎读到这首情深意远、字字佳绝的散曲后,倍加赞赏,他不甘落后于夫人,乃用心计,另外和作了三首《黄莺儿》,结果,每首的意境和字句都赶不上黄娥所作的,真是愧煞了这位状元郎。
在被贬谪的32年间,面对悲苦的生活,杨慎苦中作乐,含泪微笑,举止甚至有些放纵不羁。据说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又云“太史公谪居滇南,托兴于酒边,陶情于词曲,传咏于滇云,而溢流于夷。昔人云:吃井水处皆唱柳词;今也不吃井水处亦唱杨词矣。”请看下面的这首词:
沁园春 己丑新正
甚矣吾衰!叹天涯岁月,何苦频催。奈霜毛种种,三千盈丈;丹心炯炯,一寸成灰。三径秋荒,五湖天远,儒术于吾何有哉!君知否,盼行云不住,流水难回。
寂寥谁与徘徊?好事者、惟输麴秀才。恁昏花老眼,底须窥牖,支离病脚,最怯登台。思发花前,人归雁后,百感中来强自裁。狂歌好,只清风和我,明月休猜。
此词正好反映了“狂歌好”所掩饰的种种难言之隐,让我们透过表面的狂态而深窥其内心的门径。
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卒于戍所,年72岁,闻此噩耗,早已年迈的黄娥千里奔丧,在泸州遇上了被运回的杨慎灵柩,她伤心欲绝,痛哭不止。黄娥把丈夫的灵柩运回老家后,力排众议坚持薄葬,众亲不知何故。不久,心胸狭窄的明世宗派人前来查验,见到死去的杨慎穿戴着戍卒的衣帽静躺在棺内,一副服罪的样子,也就找不到借口再迫害杨慎家族其他人了。黄娥一个人又活了10年,孤独终老,同丈夫杨慎一样活了72岁。
活着不易!人皮难披。能看透人生,豁达乐观生活着有几?大多像杨慎一样,故作达观之词,狂放之举,最柔软的地方还是是自己的内心。叩问的自己的心灵,大都是喃喃细语,真情流露。
读罢此文,但愿你我都能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