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诗学》:诗人,可以不是正常的自己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长笛音乐和竖琴音乐,在形式上都是模仿。但在三个方面彼此不同,即媒介、对象和模仿的形式。
喜剧倾向于表现比实际上坏的人,悲剧倾向于表现比实际上好的人。
诗一般缘起于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都源于我们人性的深处。模仿,是我们天性中的本能。而且我们还有“谐调”和韵律的本能节拍当然是韵律的组成部分。因此,那些有着自然天赋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特殊的能力,直到能够即兴作诗。
悲剧因此必须具备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决定了悲剧的性质,就是情节、性格、言辞、思想、场景和歌曲。事件和情节是悲剧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一切的重中之重。没有行动就没有悲剧,没有性格也许还能是悲剧。
悲剧中最强大的影响情绪的因素是剧情突变或大逆转,以及发现的场景,它们都是情节的一部分。例如,初学写诗的人总是先会措辞和对人物形象的准确刻画,才会组织情节。
情节是第一原则,也一如既往的是悲剧的灵魂。人生性格为其次。悲剧是模仿形为,模仿人也是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行为。
思想,就是在既定情形中能说话、说合适的话的能力。在演讲中,思想起了政治艺术和修辞艺术的作用。
性格描写是为了体现道德,表明一个人选择或逃避哪类事情。因此,如果说话没有把道德表达清楚,或者说话人说话时没有选择或避开什么,就没有表达清楚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思想是为了证明对或不对,或阐述一个普通原则。
一个完整的行为包含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不是因为之前的事而产生的结果,而是之后诸事形成或产生的原因。结尾正好相反,是继其他事情之后必然或通常发生的事情,但结尾之后再没有事情了。构建得当的情节既不能随意开头,也不能随意结尾。
美取决于大小和排序。……情节要有一定的长度,以能让人容易记住为合适。大致而言,悲剧能包含相继发生的事件,根据概率或必然性,可以让事情由坏变好,或由好变坏,就是合适的长度了。
诗要比历史更有哲理并高于历史,因为诗常常表现普通事件,而历史表现特殊事件。……他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模仿,而模仿的是行为。
所有的情节和行为中,片断是最差的。“片断式”是说在情节中不按可信的或必然的顺序接连出现的片断或表演。
模仿既忠于生活又比原型更美丽。同样,在表现其它……既保持原型又提升原来的形象。
在建构情节和选择合适的词写出来的时候,诗人应该尽可能想象剧中的情景就在眼前。这样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最真实地审视一切,仿佛自己就像个现场的观众,看清楚什么是符合剧情的,且不容易忽略不符合剧情的地方。
被情节支配的诗人应竭尽全力来写剧本,并用合适的方式来展现。最有说服力的情绪是那些他们所描绘的角色所引起的自然的怜悯之情。写激动的人的暴发,写生气的人的狂怒,都用栩栩如生的描绘。因此诗中才有快乐的天赋才情或疯狂的劲头。有时人可以像剧中角色的性格,有时,人可以不是正常的自己。
关开故事情节,诗人可用已有的,也可以自己编造,但都应先勾画出故事梗概,加入各个剧段,然后再详述细节。……总体规划有了,就给人物取名,然后开始填入插曲。要确保这些都和情节有关。
每个悲剧都分为两部分——复杂化和解决(或结局)与情节无关的事件常常会和部分情节结合在一起来使情节复杂化,然后就是解决问题。复杂化的部分是指从故事开始,到故事变好或坏的拐点;而解决部分是从故事的拐点开始,到故事的结局为止。
语言风格的完美在于清晰而不流于平淡。任何风格的诗在措辞上都以适度为宜。善用隐喻词表明了人的天赋,因为写出好的隐喻词说明有双发现事物相似处的眼睛。
诗人应该青睐可信的不可能,而不是不可信的可能。
繁丽的措辞只适合在行动停顿时使用,因为这里不表现性格或思想。否则性格和思想会因过度华丽的言辞而模糊不清。
诗人作为模仿者,就像画家或其他艺术家一样,必然要模仿以下三个对象其中之一——过去或现在的事,传说中或人们相信的事,或者是应该有的事。这些模仿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
每种艺术都应该产生出恰当的愉悦,而不是碰巧的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