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后,我开始怕子女了”:晚年的亲情,不如外人靠谱
01
有人说过,人到晚年,就是一场血雨腥风。
早年身强体壮,啥事儿都没有,我们除了要看老板的脸色做人,其余的人,都不用怕。到了中年,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赚钱愈发不易,我们开始担惊受怕了。
原以为中年就已经特别艰难了。没想到,晚年更艰难。退休后,我们的底气越来越不足,胆子越来越小,就连自己的亲生子,我们也开始害怕了。
还未退休的人都不理解,身为父母,我们为什么会怕自己的孩子呢,不该是孩子害怕我们吗?
孩子没有工作,赚不到钱的时候,由于孩子需要父母给钱来养活,所以孩子自然会尊重父母,同时害怕父母。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已经出来工作,可以养活自己了,父母也逐渐老去,没有以往的精气神了,那形势就变了,到了父母害怕孩子。
02
一位老人家的心声:丧偶后,我开始害怕子女了。
陈大伯65岁了,老伴在他62岁那年就走了。已然丧偶三年的他,逐渐看透了一个现实:老伴走得早,留下来的那个,就只能看孩子的脸色做人,越活越受罪。
因为孩子们都跟母亲的关系比较好,而跟父亲的关系一般,所以母亲一走,孩子就愈发看不起父亲,甚至几个月都不来看父亲一次,貌似想让父亲孤独终老。
在63岁那年,他本来不想分家产,怕没有钱,自己的日子就难过了。没想到,几个孩子联合起来,找他“兴师问罪”,问他为什么不分家产。
面对几个孩子的询问,势单力薄的陈大伯根本就不敢违背他们的意思,就只能乖乖分了身家,以卑微的姿态,换来了孩子们的施舍和怜悯。
有一次,陈大伯就跟自己的堂哥说:她没走的时候,我原以为孩子们都特别孝顺。等她走了,我才发现,孤零零且势单力薄的老人,是多么无能为力,做人卑微。
在绝大多数的家庭当中,孩子都跟母亲好,而跟父亲关系一般,就注定丧偶后的老年男性,都没有好结果。
03
上文的陈大伯,其实活得很憋屈。老伴走后,自己一个人又顶不住孩子的压力,守不住财富。给了钱财之后,没有底气的自己,就更加被人瞧不起了。
陈大伯一生病,他只能婉转地跟孩子说,希望孩子带他去医院看病。如果孩子不带,那他也没办法,只能一直“熬”下去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背负贷款,承受诸多的压力,那他们哪有时间去照顾年老的父母呢?
还有一些孩子,本来就没有钱,经济能力极度薄弱,不找父母啃老就不错了,哪还能帮助父母,让父母安享晚年呢?
为什么晚年的亲情,会变得这般现实且残酷呢?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重视物质利益,而无视了感情,那亲情自然就变得淡薄了。
什么是最大的无奈?就是你认为亲情特别靠谱,没想到现实给你浇了一盆冷水,让你感受到什么是生活现实。
什么是晚年的失败?就是老人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地做人,丝毫不敢行差踏错。
04
当代的老人,之所以怕子女,跟这四点原因有关。
一、老人的老伴提前离开了,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受苦。
民间有一个词,叫做“独木难支”。两个老人在一起,才能应对生活的风险,平衡跟孩子的关系。如果有一个老人走了,那留下的那一个老人,将势单力薄,任人欺负。
二、老人没有任何的底气,只能依靠孩子生活,愈发卑微。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特别怕事。不是这里害怕孩子不满意,就是那里害怕孩子抛弃了自己。怕到了最后,老人就会被孩子瞧不起,也就被孩子拿捏住了。
三、老人身体不太好,疾病特别多,不敢轻易得罪孩子。
为什么老人需要小心翼翼做人呢?因为他们怕没有人陪他们到医院看病,也怕卧病在床的时候,没有人来陪伴自己,所以不敢得罪孩子一丝一毫。
四、老人感觉到亲情淡薄,又想维系亲情,放低了自己的姿态。
传统的老一辈,都有一个特别纯粹的心思,那就是拼尽全力,去维系家庭的亲情。为了亲情,为了不让别人看扁自己家,那他们就会放低姿态,求孩子孝顺。
05
写到最后
上了年纪的老人,惧怕年轻的子女,这是当下的常态。只是,无数的老人都没有渠道发声,我们就认为老人们都过得幸福,父慈子孝。
看不到的事儿,不代表就没有。同时,今天这些老人的遭遇,到了明天,或许也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因为人类的不幸,都是代代延续,代代循环的。
但还是要说,身为子女,最好对年迈的父母和蔼可亲一点。今日不孝的是自己,那明日不孝的,就是我们的子女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