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北京夜里的双面人生

北京博物馆之行——妙应寺

2017-06-29  本文已影响7人  倚梦听风呓

 

2016年的夏季还没有完全离开,北京仍旧很热。偶尔小风,风马旗飘荡起来。我围着白塔,转啊转······

仰起头看到白塔的顶端,寻求着神的福祉。闭上眼睛,却不由得想起仓央嘉措: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这一首诗曾经给我无言的感动,时间与信仰,这两个词也许都是爱情纠缠不清的敌人。

也许北京的喇嘛庙很多,雍和宫的香火就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可是这些许迷信的香火让宫殿的信仰也变了味道;

也许北京也不缺少美丽的白塔,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也是十分璀璨的一座,可它只是北京的“小白塔”。

但是,有这么一个地方,既有白塔也有经文,象征着中国和尼珀尔两国的友谊,也历经了岁月的磨难,但如今仍旧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屹立不倒。

 

这就是白塔寺,也叫妙应寺,原名应该是“大圣寿万安寺”。 

 

这座寺庙的历史十分曲折。

辽代时,一名高僧首先在此建成寺庙,称永安寺。但是后来毁于战乱。

元代时,忽必烈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用了八年的时间,又在原址建立了这座喇嘛寺。取名“大圣寿万安寺”。当时寺庙十分巍峨壮观,据说是以白塔为中心,“帝制四方,各射一箭,以为界至”,以致其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也达到了它最鼎盛的时期。

 

后来寺院遭受大火,只有白塔幸免。 明代时重修,之后改名为“白塔寺”。但是面积只剩1.3万平方米。

1961年,白塔寺成为我国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但是之后,它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也经历了唐山大革命的震颤,但是它都挺过来了。经历过灾难的白塔寺如涅槃重生,1998年重新走入到大家视线之中。 

白塔寺不如元代时一朝七万朝拜者那样鼎盛了,但是也不乏为一件好事。身处都市,物欲横流,极少这样不聒噪的清净之地。来白塔寺,围着51米高的白塔,抛却都市的烦忧,走一遭,心境不自觉地放开而升华。职场上的不顺、仕途里的委屈、学业中的压力,暂时都忘记,心随着风马旗,信凭风儿飘摇,何尝不是解脱。

 

八月八,走白塔。

围着白塔转着,是否一不小心,就找到心的方向了呢?

图一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