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我爱读书读书

谈路遥《人生》,她真诚地爱他,但也真诚地不希望他是一个农民

2019-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去离思辨的哲学慰藉

《人生》这部力作,

表现了路遥坚实的生活基础和艺术才能。

他塑造了高加林和刘巧珍这两个人物。

人们很难对这部作品轻易地做出一个结论。

这不仅因为这部作品渗透着复杂的

像他的主人公性格一样的内容,

同时他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把握不定又深感兴趣的兴奋。

高加林痛苦的精神历程,

悲剧性的结局,

都为我们对变革中的农村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高加林生活在这样动荡的年代,

他不肯安宁的性格,

一开始就注入了悲剧的色彩。

他高中毕业后能说会写,

但大队书记高明楼却让自己的儿子取代了他的民办老师的职务,

他当上了农民,

又回到了土地上。

德顺爷爷的感化和巧珍真挚多情的爱,

溶化了他心头的悲伤。

他说:“我不该害怕在土地上生活,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但这只是高加林短暂的安宁,

叔叔的突然复员,

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个曾经的书记给他走后门,

使他成为县委的一个通讯干事,

有的是才能,

而且又有冒险精神和实感精神,

工作的很出色。

他受到城市生活和富于现代色彩的姑娘黄亚萍的诱惑,

事实上这是高加林性格发展的正常衔接,

他熄灭了自己刚刚萌生的对于土地的感情

也断绝了同全身心去爱他的姑娘巧珍的恋爱关系。

正当他幻想着更美妙的梦幻之时,

他因走后门一事败露,

再次回到了农村,

黄亚萍也不可能和他结合,

巧珍也早因悲愤而出嫁。

他又孤独的回到了大马河川,

这就《人生》大致情节。

对于高加林不能用“应该批判”或者“指的称颂”这样简单的态度去判断他,

这正如黄亚萍视野中的高加林一样,

一方面他像保尔柯察金,

一方面又像连。

这两个强有力的人物,

在高加林身上确实存在着。

他既可能成为强有力的新生活进取的战士,

也可能成为一个个人主义者。

作者在变革动荡的年代提供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我以为从整体上应该值得肯定的。

他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并不完美的新人。

作者在展示他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他有强烈的个人主义,

有着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

他有积极顽强的进取精神。

他的这些具有现代青年的气质模式与

那些淳朴的独善其身的中国老式农民无论如何也反射不出来的。

他缺乏的是一个正确的积极的主导意识。

但是,

作者的思考是希望社会能更少一些障碍,

能为高加林创造一些更好的条件,

使他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强有力的人。

刘巧珍也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

他是我国完美的传统女性的化身,

当她一旦注入一些新时代的色彩后,

就更加具有了迷人的魅力。

事实上,

巧珍也是一个勇敢地追求者的形象。

她同样渴望着现代文明,

对挚爱的人敢于义无反顾的追求。

世俗的偏见根本无法动摇她的决心。

她虽然没有文化,

但却有着高加林所没有的另一方面的勇气。

那是在辛勤劳动中铸成的一种可贵的勇气。

高加林没有勇气买膜,

她甚至有些难以启齿的喊出第一声。

可是巧珍说“我给呢买膜去。

爱的人面前焕发出来的激情和柔情是何等的动人。

就在高加林抛弃她的时候,

她也不是沮丧、悲痛欲绝,

尽管她的心在流血。

倒是高加林在她面前,

“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头”。

巧珍是那样地“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

和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

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

这是何等令人动情的情操。

她悲愤出嫁的场面,

读后令人肝肠寸断。

所有描写巧珍的行为和内心世界的段落,

是小说中最感人的抒情般的精华。

黄亚萍和高加林的爱情也是悲剧。

因为她真诚地爱高加林,

但也真诚地不希望高加林是一个农民。

所有的人物几乎都面临着无法克服的矛盾,

注定了是悲剧的角色。

他们的悲剧实际上都是愚昧与文明的对比造成的。

当他们之间的文明程度不相等时,

这种分离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对几个人物都有所批判。

但更多是同情和怜悯。

这部作品对愚昧落后的原始生活的否定态度和对现代文明的赞赏是明确的,

虽然也还有一些对淳朴感情的依恋和面对道德损坏时的矛盾心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