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的管理学课》:失败管理
从成功中,我们看到的必然,其实都是偶然;而从失败中,我们看到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
为什么要管理失败呢?
失败,是人类各种出发的“起点”。复制成功者的所作所为,不一定会让你更成功,而避免失败者的做事套路,将一定会增加你的成功概率。
每一个失败者都有他的特殊场景,但是,这些特殊场景的背后,却包含着大量的共通逻辑。比如中老年人创业失败的多,是因为学习力下降,而且盲目自信,思维僵化,如果能打破这点,成功率应该会提升。
研究失败案例的另外一层意义,还在于深入地研究失败,就好比是在经历一个人的“最坏时刻”。失败,才能让人真正学到东西,让人正视自己的不足,让人学习识别和处理关键细节。真正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大彻大悟,让一个人脱胎换骨的,就是一场惨败。
必须要不断减少失败因子繁衍的温床,将它们牢牢地掌控在不至于引发危机的范围之中。
为什么会失败呢?其实很多都是可以分析失败背后的逻辑的,这些逻辑不能让我们成功,但是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坑。
具体有三类因素:
1、失败往往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很多时候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发生了变化,都会引发企业的失败。而对于个人,情况也是类似的,一次没有预料到的堵车,可能会导致你无法赶上火车,失去一次拿下大单的机会。这一类失败,来自于外部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对于组织和个人,很大一部分属于认知上的盲区,包括未知、无知两种情况。未知的内容包括人类从来都不知道会有这些变化,会有这些现象。无知的部分,涉及到自己的知识准备不足,或者没有充分注意他人的经验,重视前例。
2、和失败者自己本身的素质有关的。比如,组织的价值观不对,组织运营比较差,动作僵硬,管理松弛,成员疲劳,彼此之间联络得不充分等等,所以,没有把事情做对,包括调查研究的过程做得不充分,对于政策法规了解得不够充分,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缺少及时跟踪,后续的计划工作做得不对,等等。这一类失败,都来自于自身素质不够,结果导致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到位。
3、能力不足,判断决策上出了问题。比如,做了调查,也尽了力,但是判断失误,包括在设想阶段判断失误,在计划阶段判断失误,在执行的过程中采取什么动作上出现失误,等等。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中,这种情况非常多见。事情的进展看上去一切都很好,但是,最后就是没成功。有人说,这种失败,是运气不好。
我们管理失败,就需要先区分失败的原因,研究失败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相关领导者的心理变化,然后再进行复盘和失败分析。
失败者的心路历程通常是怎么样的呢?
1、当事人首先要想的,是该如何去应对事情,把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是在自己完全承担责任,没有任何思想压力的情况下,他会去根据失败的原因去找对策,对策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错误的补救结果。
2、如果需要考虑失败对组织承担怎样的责任时,当事人会因为预见到和组织之间、和组织的成员之间发生互动,而在失败善后的过程中,为自己作铺垫,找开脱的理由。
3、对失败进行总结。如果一个人在最开始对失败选择了进行推责的态度,他在后面的阶段就不会选择进行真正的失败分析。他会选择“蒙混过关的行为”,会选择隐藏某些重要的细节、会在内心把一些事情看淡,并且有意地进行“忘却”。
复盘分析就是推导出如果要避免失败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我们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组织要有创新力,首先组织要对失败有包容力,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甚至鼓励失败。从概率角度讲,失败是正常的,成功反而是“不正常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而把这个人人都懂的道理变成组织的“常识”,就是建立失败包容力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底层逻辑坚实,就可以公开解剖失败的案例,公开讨论失败的案例。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没有人会觉得这多么让人难堪,相反,大家都会从讨论中受益。
把失败的必然性说透,公司就会对失败有一种全新的视角,这样就把失败“常态化”了。当失败被常态化之后,围绕着失败的“知识管理”才开始进入角色。失败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里成功的因素,你凑不够数不会成功。但是,失败的因素,有时候沾上一个,你就完蛋。所以,关于失败案例的解析,获取关于失败因子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当一个组织对自身所遭遇的失败有足够多的认识,它防范失败因子长大的天花板就会降低,这个组织内部的创新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如何分析一项失败,要从5个因素开始记录:
1、事情的概貌;
2、事情发展的具体经过;
3、经过分析和推理之后,我们找到的失败的原因;
4、失败之前我们做了什么预案,失败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处理;
5、对这个失败,作出了怎样的结论。
按照上述框架进行了记录之后,进行复盘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1、为什么会出现引发失败的要素,它的背景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认知的?这个背景因素是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是否被识别了?识别得是否正确?等等;
2、在我们推定的原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3、我们当时采取的对策在方向上是不是正确的?如果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我们为什么当时没有采用这样的对策?等等;
4、我们在失败复盘的过程中,是不是再进行一些补充访谈?我们所采集的信息足以反映这个失败的面貌吗?
反思:
真正有失败包容力的组织,应该是大家不怕提及失败,组织的共识就是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失败更值得我们研究,我们研究自己的失败、研究他人的失败,然后共享失败的知识,目的是让组织的学费不能白交,最后是要争取组织从整体上减少我们所付出的学费。
在研究失败以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包容失败的文化,从老板开始,鼓励失败,然后一起分析失败。
宁向东老师关于断舍离的分析,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我们要从外到内,专注自己内心的需求,专注自己未来的愿景。从想拥有什么开始:懂得严选、善用物品、少买少丢、享受清爽、自在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