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的应用方式(模型)
由于具备催眠易感性,人们为了改变他们的感觉、知觉、思维及行为,有能力自动地并以分离的方式对暗示做出反应。这种能力通过催眠诱导可以得到加强。
这一模型产生的技术被用来辅助行为——认知治疗(包括放松、焦虑管理训练)及帮助人们应对由疾病或是一些药物、牙病困扰等产生的疼痛。
它可以在行为治疗中的运用,在认知治疗中的应用,在放松及焦虑管理中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由这一模型产生的一套关键技术是催眠暗示及后催眠暗示的使用,经常伴有想像性叙述以加强患者在感觉、思维及行为上的改变,这也是治疗的焦点所在。
例如,在治疗一个露阴癖患者时使用了厌恶疗法,接下来会给出后催眠暗示,并让其在头脑中复述:“每当你有暴露自己的想法时,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境(先前练习过)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并且所有可怕的感觉都与这一情境相联系。
”在焦虑管理训练中给出的后催眠暗示可能是:“每当你对胃部开始有这种焦虑的感觉时,你就深呼吸,当你呼气时你就会有平静和控制的感觉。”类似的后催眠暗示在认知治疗中同样可能被使用,以此来扩大认知的改变。治疗师们假设,患者可以对这些后催眠暗示做出不需要意识努力的、自动的、自发的反应。巴瑞·哈特会描述如何使用催眠来管理疼痛和转换疼痛的体验,这一过程相对来说有一点复杂。
这一模型和由其引发的技术对于疼痛的控制似乎很有效,并且得到了证据的支持。
这一证据是,催眠易受性与疼痛控制的能力相关。然而,关于其他方面的应用则很少有证据支持。瓦登和安德顿得出结论,对于他们所称之为的“自我发作”问题。
如吸烟、贪食,以及恐惧症的治疗,都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催眠是治疗中的一个有效的成分。
而且,与这一模型所预期的相反,易受性与治疗结果之间毫无相关。正如我们早些时候所阐述的,因为患者可能会不按照这一模型所预期的那样去使用催眠,所以这并非意味着这些技术本身是没有效果的。然而,这也是一个例子,说明我们有必要从与经验资料不相符的角度对这一模型进行重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