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情随笔

对传统文化的新思考

2018-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夕照1993

有天上班路上,听播客《灭茶苦茶》,播主讲到一个困惑我已久的话题,即那些对旧时代有着无比怀旧与向往情感的人,如何平常心面对现代生活。为什么这个话题会困惑我呢,因为我也算是这类人其中的一员。即便一边享受着现代生活科技交通等等带来的便利,但却对现代生活传统文化和美好精神品质的缺失抱有不满,因而时常感叹世风日下,今不如昔,应当复兴国学,复兴传统文化,例如强制从小习得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培养古人具有的美好情怀。我这只是个浅薄的主张,再具体深入点,这类人当中还有民国粉,汉文化复兴者,明朝粉,宋朝粉等,谁叫我们华夏五千年历史呢,每个朝代都有一批追崇者。

文房四宝

那在这期节目中,播主李如一通过一个例子来表述他的观点,我觉得是对这个话题很好的见解。他讲到,东京有一位浅井小姐,至今维持着大正时代的生活作风,穿衣,家具,书籍,装修等都和现代格格不入。她欣赏大正时代的美学,也喜欢那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就连她的丈夫,也是位研究大正时代音乐的专家。(*大正时代:近代日本1912年—1926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大正时代,期间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播主对此事的看法是,不论过去有多美好,还是要更注重当下和未来,去挖掘过去的文化中哪些是可以汲取和运用到现代的,而不是一味一脉相承。对待喜欢的旧年代文化,就像喜欢一个hobby一样,你可以通过各种计划安排,将hobby与生活彼此兼容,但同时又像水和油,彼此不干扰。

翻译过来我的理解,那就是形式是次要的,传承其中的精神,才是最主要的。喜欢汉文化,就一定要穿汉服上班吗?当然这里不是否定这种方式,而是要说明,如果不是对这种文化从其精髓上有所理解,去学习其中美好的部分,比如思想,品质,知识,并且将它们运用在现代生活中,那么就只是形式主义罢了。反过来想,如果让小孩子从小学习四书五经,就一定能保证他们长大后品质端正吗?就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一定会有古人所具有的淡泊名利的胸怀吗?再举例说日本的剑道,武士随身佩剑,这剑不只是为了杀敌防身,而是为了斩断心中的杂念和欲望。即佩剑是一种形式,其根本上是日本禅学所表达的一种修行—自我审视,清除杂念,最终达到悟道。就像我在之前《重新认识日本礼仪》一文中所写的,如果学习插花,茶道,只是为了从动作上看着美好,那么是学不到其真谛的。所以我们为复兴传统文化所做的一切,读古书也好,学古琴也罢,都应当是建立在知道自己是为了寻找体验何种精神的基础上,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以及带着我们要到哪里去。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觉得舍不得现代生活,又向往旧时代了,而是好好活在现代,同时将旧时代的美好精神沁入到其中。

日本剑道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无问东西》,也很好的说明了精神传承这个点。这部电影所体现的是自民国形成的“大学精神”,即大学教给学生的,不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更是传递给学子心怀天下的胸襟,是社会责任感,是对弱者的关怀,是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对知识刨根问底的态度,以及,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成为哪种人 。在电影中的几代清华学子们,面对人生迷茫时,面对国家生死存亡时,面对祖国发展需要时,面对正义正直分叉路口时,出于从上辈人那里传承的信念,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但是在现代的和平岁月,我们并不需要一场战争,并不一定要艰苦的客观条件等方式才能去领悟大学精神,而是要我们心中怀有这些信念,在现代生活中做一个具有大学精神的人。只是可惜,现在的大学已沦为职业培训所,培养出的是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

《无问西东》

泰戈尔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讲道,“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那么想想,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留给历史的会是什么?经济增长率的数字?多少个诺贝尔奖?多少个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无疑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但也是最差的时代,经济发展的代价是传统文化丢失太多,美好品质缺席太久。很多人一开始怀揣着坚守自我的念头,但很快就会被现实的巨浪拍死在岸上,从此随波逐流。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少部分人仍然选择恪守自我,发掘旧时代的文化,汲取其中的美好品质,可能这不会让社会变的更美好,或者说不会这么快,但至少已经是个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