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仔细 D37
记得上学起,老师就教导我们,平时做作业、考试要认真仔细,把题目看清楚了。等有了孩子,我们也时常念叨,孩子听多了有时会觉得烦: “我知道了”。可是,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参加工作后,主管、上司也经常会说,做事情一定要仔细,尤其财务、劳资岗,如果不仔细,经常出差错,难免会给人不合适或不胜任的评价。
三百六十行,每个岗位对“仔细”的要求不一样。对于医生来说,仔细是门诊、检查、手术等医生最基本的要求。现代社会,中医除了望闻问切外,也和西医一样,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设备的化验结果来诊断。有经验的老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听听主诉,再看看化验单,对于一般的病也就十拿九稳了。而对于疑难杂症,则需要各种排除了。
今天,一位朋友就跟我聊了看病这件事。话说昨天一整天带家人去某大医院看病,挂了相关的二三个科室的号子,包括一专家号,做了CT等几项检查。几位医生看了各类检查单都说没事。没找到病情的原因,朋友不放心,又通过关系找了医生询问,今天一早又去医院挂了另外科室的普通号。这回准了!虽是一普通医生,但仔细看了片子等检查单,就说哪里不太好,需要先配药治疗。朋友和他家人都觉得这位医生说得有道理,只能把昨天个别医生说的“没事”,归根于诊断得不仔细。如今,大医院里的科室分得很细,医生经验的丰富与否,仔细认真程度如何,与把握病情的准确性息息相关。有时专家并不一定比普通医生强(当然看普通号的也有可能是专家),关键是你是否仔细负责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对待每一个案例。医生作为内行,要尽可能地察言观色,同时根据病人及家人的描述、检查等来下结论,尤其是疑难杂症,要尽可能仔细再仔细,不然万一下错了结论,换做胆小的人会怎么样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如此看来,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子女,我们都得懂点医学知识,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要有所了解,遇到疑难杂症时多找几个医生看看。平时工作也尽量想得做得仔细周到些,才能真正安心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