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能取得北伐的胜利
我对三国颇有兴趣,常与人谈及最喜欢与最不喜欢人物。就智慧型人物来说,窃最喜欢的是曹操,最不喜欢的就是诸葛亮。每及此时,总有人会说,诸葛亮多么英明神武,多么忠心不二,你怎么最不喜欢他呢?
最近,有一部火得不行的网剧《军事联盟-虎啸龙吟》,讲的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通过影视剧和演义小说我们来探究一下诸葛不能取得北伐胜利的原因(此处抛开《三国志》等史实,我们重点探究故事性)。
一、诸葛不懂识人用人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本是一路凯歌,夺取长安指日可待。然而诸葛败在了不识人,一是不用魏延“子午谷之计”,二是错用马谡守街亭。
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夏侯楙怯而无谋,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但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安定的因素太多,最终诸葛亮选择了谨慎妥善之道,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同时也给了魏国集集兵力的充足时间。
街亭乃蜀地咽喉,粮草必经通道。诸葛本应派一上将扎死街亭口子,这样便可保证自己粮草供应,有了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且蜀之赵云尚在,魏延勇猛;魏之曹真莽夫,张郃武将,司马懿远在新城。倘若扎好街亭口袋,也可顺利攻下长安,光复汉室便指日可待。然而诸葛亮不顾众将反对,坚持任用心腹马谡守街亭。最后恃才傲物的马谡用一句“丞相诸事皆需问我,且容你质疑”顶死了王平的建议。最终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只好返回汉中。
之后,诸葛挥泪斩马谡,言及刘备临终前叮嘱“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刘备是一个懂识人用人的典范,诸葛放着先帝警告不顾,仍犯“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乃不懂识人。放着魏延妙计不用,乃不懂用。最后也就错失了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
二、诸葛太爱惜羽毛
231年春天,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进军卤城。诸葛欲寻求速战速决,司马懿用计使李严拖运粮草十日,又离间诸葛与刘禅。最后诸葛被刘禅一纸“朕想亚父了”的着数召回。导致此次北伐“不站而败”。
窃以为之所以败乃因为诸葛太爱惜羽毛。一来诸葛使不出司马之“下三滥”之计,使得司马之计可乘。二来诸葛太看重名节,看重君臣纲领,明知刘禅应是受人蛊惑而下诏书召回自己,明知再坚持下去就可取得胜利,而不顾众将反对坚持收兵回容城,甚至放弃众将提出的“丞相回京面圣,我等继续坚守”之策。皆因诸葛担心不回去,落下一个“不忠”之罪名;担心不收兵回去,落下一个“拥兵自重”之污名。正因为如此,也就再次导致北伐失败。
三、诸葛太不爱惜自己身体
234年,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被逼急了,使出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如此“下三滥”之计谋。反被司马懿看出诸葛“命不久矣”的寿期。司马懿问诸葛使臣“你家丞相每日饭几何?每晚眠几时?”使臣如实答“我家丞相事必躬亲,每晚眠一二时辰;操劳辛苦每日碗饭而已。”更被司马懿认定诸葛即将寿终正寝,故而宁愿被耻笑为“女人”也绝不出战,最终活活耗死了诸葛亮。
诸葛亮油尽五丈原,导致第五次北伐失败,关键在于不爱惜身体,年仅53岁便被活活累死。倒也仅仅成全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成全了以死明志以慰先帝的心志。对比隐忍一生,活到72岁一统三国的的司马懿。倘若诸葛亮保重身体,多活几年,熬死司马懿或者熬死魏国君主,北伐是否会成功呢?要知道诸葛亮可比司马懿年轻两岁啊!
诸葛有光复中原之志而不惜身体以中道崩,司马无一统天下之心然爱康健反长寿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