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煮《道德经》(四十七)如何走出去?

2022-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汐暮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窺于牗,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就算不专门出去看,也知道天下都在发生什么事。

智者不会去管天下如何变化,只管自己有没有做好。他的天下不在外面,在他自己的心里。

“不窺于牗,以知天道。”,即使不打开窗子往外看,智者也知道天地万物自然宇宙如何运作。

真正的智者也会观察世界,但他不会在乎世界,他只在乎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只想创造自己眼中的世界,因为他接纳世界上一切的变化,也允许所有人相信自己眼中的世界。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走得越远,知道的现象就越多,但是对真理和真相的了解却越少。为什么?因为心跑到外面去了,自己迷失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所以,圣人不用亲自经历也能明白事理,不用亲眼看见也能洞悉规律,不用刻意强为也能事事成功。

2

知识是从外面来的,需要你走出去;智慧是心内的训练,需要你把心收回来,制心一处。

如何走出去?读书、外出考察或采访。

作品永远是心灵的呈现,心里有多少东西,作品里只会更少,绝对不会更多,因为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世界。

最好的教化就是以身作则,用行为和心量去感染别人,让别人也能产生向往,为自己创造一个更美的心灵世界。

3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过于行万里路,不观照内心,都会变得非常散乱。这时,智慧消失了,定力消失了,人们会走向平庸。所以,如果没有对智慧境界的守候,见闻太多反而会让人静不下来。

读书也一样,读书过多时,人就会变成知识的储藏室,一旦储藏室满了,放不下了,他就会对一般的知识产生排斥,因为他对很多知识都熟悉,比谁都了解,这时,读书就不能让他静心了。

真正的读书人都是因为爱而读书的,积累知识只是它的副作用。如果你把副作用当成主要目的,读书就会变得非常痛苦,越读就会越焦虑,因为你不可能记住那么多信息。

所以,不要功利地读书,享受读书的快乐和求知的快乐就好。其他东西很快就过去了,追逐也没用。追着追着,你就会丢掉自己的心。

人之所以会“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也是因为接受的信息过多,难以分辨,于是陷入了混乱。如果缺乏智慧的观照,缺乏对真心的守候,人就会被外界的事物所牵引,走得越远,见得越多,心就会越乱。

4

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不行不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一切自然达成,不需要着意做任何事,就像镜子永远不会思考眼前人在想什么。圣人不想,是因为他看到了一切,明了一切,却也明白一切都在变化,很快就会过去,不值得在乎,甚至不值得花时间去想,所以,他允许一切发生,也允许一切结束,无论来去,他都不在乎。

所有的放弃都是因为心里有功利,如果没有功利,也就不会失望,如果不觉得失望,又有什么好放弃的?

成功就像喝彩一样,没有必要执着,只是一场梦——也许你人还在台上,掌声就已经停了,刚才为你鼓掌的人已经开始自顾自地聊天。这就是喝彩的真相。

“弗为而成”,就是随缘做事,不管结果如何,最后却往往能如愿以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