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间的天籁之音,再过一百年也好听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口弦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乐器。《诗经》有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这里所说的的“簧”指的就是口弦琴。
时至今日,有四十多个国家,二百多个民族拥有口弦这种走过岁月洗礼,依旧悦耳动听的艺术形式。
今天要闲谈的就是中国口弦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塔林图雅的故事。
塔林图雅来自科尔沁草原库伦旗。小时候她喜欢模仿动物的叫声,羊的叫声、马的叫声、鸟叫声。
后来她跟随老师学习了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状况下不同的叫声,这让她对声音有了更加真切和全面的认识。
如果让她变成一种动物,她希望自己可以是一匹野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听取自然的万籁之音。
塔林图雅是一位呼麦艺术表演者,也是口弦琴传统艺术的传承人。
对她来说,如此小巧、简易的乐器却能演绎出千变万化的音色,这本身就是一件神奇而美妙的乐器。
一般来说,口弦琴的表演方式有两种,手指拨动和抻动。
小小的口弦琴在塔林图雅的嘴边依靠震动发出的声响可以演奏出多种音色,还能模拟人说话的声音,说一句神乎其技一点也不为过。
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演奏这种最古老的口弦琴了,但它魅力仍旧,动听依然。
塔林图雅坦言没有哪一个艺人不希望自己在事业上闯出一番名堂来,但她也明白出名与否和艺术成就并没有直接关系。
传统音乐中的精华需要继承与发扬,那些儿时可能并不喜欢听的民乐在岁月的长河中越来越动听,越来越耐听。
这就是传统音乐的底蕴和内涵。
正如塔林图雅所说:“人的岁月不会地久天长,但人类不能缺少音乐。”
她只是想用自己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去宣传推广传统音乐和民间艺术,让更多人开始关注那些在历史文明中一直灿烂,一直悦耳的音乐。
口弦琴音乐就是这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即使再过一百年,这种音乐依旧可以余音绕梁,清耳悦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