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五年计划 |童年要有好玩伴
周末的时候,儿子起床比较磨蹭。用他的话说就是周一到周五都那么早起,周末想让自己休息放松一下。
我没有吱声,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接下来,我找来个机会,介绍儿子和一个5年级的哥哥认识。不出意料,他们很快就成为好朋友。
儿子很佩服5年级的大哥哥。他告诉我大哥哥读了很多书,会弹吉他,英语说得很流利。
在他们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和大哥哥的妈妈商量下,促成两个小朋友早上起来跑步运动。打好铺垫后,我建议儿子邀请大哥哥周末早上一起去跑步。
儿子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第二天准时醒来,也不需要妈妈催促就一骨碌爬下床,刷洗,穿鞋,带上电话手表出门去了。
当他回来时,满头大汗,全身上下都散发着运动的气息的他滔滔不绝地和我们分享他和哥哥运动时的细节。
一克同伴间的约定所起的作用,比一吨父母无休止的催促还要大。而且,同伴间的约定具有最初始的契约作用,这个作用通过形象等值交换来完成。我承诺早起,你也承诺早起,如果谁违背了承诺,那么这样的孩子将会名誉受损,在群体中会受到排挤。在灵长类动物群体中,受排挤,意味着生存会出现危险。
在同伴关系中,这种雏形的契约不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原则,规范行为。
然后父母的要求,我认为,比较难以让孩子产生契约感。原因在于要求不能产生形象等值。在孩子稚嫩思维里,绝对的公平感占据原始的认知,皮亚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父母的要求一般遵循连个套路。其一:你是我孩子,你就要听我的,这是一种权威。其二:我所做的都是为你好,你就用心听听好不好,这是哀求。而且,很多家长两个套路都用,美其名曰:软硬兼施。
孩子的感觉呢?他会反驳:你们凭什么叫我做这个,做那个?即使孩子妥协,也会在心里积压不满,而情绪的爆发点就在青春期。独立意识起来,就是“造反”的时候了。
想做一个不怎么唠叨的父母,就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帮助他结交一些优秀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