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022-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梦殇汉唐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副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这是因为少年的脑力劳动有一定的特点:抽象思维逐渐成为学生思维的显著特点,学生用心地感知新的信息,同时积极地思考、加工这些已经获得的信息。这就对教师传授的新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应当准确、清晰,不应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透彻理解和系统化时所进行的积极的脑力劳动发生紊乱。

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

对于那些思考缓慢的学生,必须特别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头脑迟钝而责备他,也不要给记忆增加过重的负担——这些都是毫无益处的。如果没有思考和研究活动,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记忆力的削弱正是在少年时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正当一个人应该尽量多地推论的时候,却让他摆脱了思考。必须引导理解能力差和想问题不够机敏的学生去发现真理,直到他的思维豁然开朗。

在对脑力劳动的指导中,我们还考虑到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具体事物跟概括之间的依存性对学生越明显、易懂,学生的主观体验就越深刻:“我在研究真理,我在发现真理,我要使它成为我的精神财富。”

我们不允许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在许多课上,我们在讲课开始以前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理解教材的逻辑组成部分,不要记住所有的东西,只要求记住最重要的。学生们以强烈的兴趣来对待这种活动,因为这样做是符合他们的乐于思考的愿望的。少年们逐渐过渡到完成极其复杂的作业:一边听讲,一边把教材的重要的逻辑部分及其顺序记录下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