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字心理每天写500字

2022.4.19 必然成功的理论模型(好俗的标题)

2022-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川上河

人生何须计划?皆是顺势而为,逆势而亡。

今天摘录《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两句台词:

“我们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有多重要。”

“不顺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咆哮,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你还是得放手。”

人在能够理解的时候,自然会理解一切。

我的命运使我理解了很多东西,不是很强大,也不是很弱小,这就是我至今为止的人生。

与所有人的人生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因为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都只是人生的体验者。

看向窗外时,我很平静。

曾经的我,甚至会为自己的平静而自责,自责于这是他人认为的幸福。

读过我先前的日记,应该已经清楚,我这种心理来自于我的童年经历,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曾长期被告知我不配拥有很多东西,包括健康的心理。

不过,这也是由于他们心理不健康导致的,默念,皆是命运使然。

自夸的话就不想再说了,越是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越是想要强调自己拥有了更多。

自卑和自负就是这么微妙。

只不过,我一直都知道,早晚这些莫名其妙的心理我都会放下。

后来我明白,一个人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说出什么样的话,其实并不重要。

这些言行举动,都只不过是为了抚慰情绪。

不论是喜怒哀乐,当他们情绪得到合理的纾解,才有机会让他们恢复理智,然后释然。

怪不得我这么波澜不惊。

我又想起我多年前在《放眼望去,尽是渣滓》开篇写的那段话:

“孤单从来都不是以物理数值来衡量的,但是就像满天繁星一样,每颗星都是孤独的。

人生来即是个体,孤独的必然命运,没有人能够洞悉你每时每刻的所思所想,只能通过接收信息和反馈来进行处理和判断,这种差值即是孤独差。

所以,成长最效率的方式是自我调节与分析,并适时地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

话说得太多,在人群中混得越久便越容易迷失自我,逐渐成为人群之一。

而这是有好有坏的,人群的特点是共同成长,共同落后,缓慢。

如果没有积极的独当一面的领导者,在这种人群中即是负效果的。

扩展到国家来讲,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指导思想和方针计划了。

我混迹过各种人群,真是无聊得透彻。

不过我还不足以独当一面,所以我尚不能影响大多数人。”

这些话后来也在我了解“群体极化”“沉默的螺旋”“马太效应”“动机性推理”等理论后,得以印证。

也是由于今天又被大数据推到了一个视频,让我想起了这么回事。

(关于这个,下次写篇日记)

也就是我有挺长时间没有评价人们沉浸于表象信息里这回事了,这可真是太无聊了。

人群即是情绪放大器,而缺乏安全感的人们,也擅于拉帮结派地站队,很明显,这并不会帮助一个人本质上变得强大,而是一种假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霸凌群体。

过去也有人试图把我推上风口浪尖,让我成为意见领袖,而我总会说,不要无条件信任我说的话,而是要通过辩证的思考,自主的认识,达到真正的理解,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如有不同的观点可以交流,不懂之处也可以交流,这才是获得正确自主判断能力的过程。

然后,这些人就渐渐远离我了,因为他们不想要思考,也不想去理解不同的观点,他们只想要站队来满足自己的情绪,他们想要战斗,而不是其乐融融的结局。

对此,我只能深表遗憾。

值得注意的是,顺势不是从众,而是顺应想要成为之人的形势,你总能发现,那条通往自己想去之地的道路。

至于怎么发现,那就得讲讲“包以德循环(OODA循环)”了。这个理论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学习,人们在自己的普通日常生活中就普遍应用着这个理论,也可以说是人的学习本能。

其实在我了解这个理论前,我就已经掌握了。如果让我简单解释,那就是要学会经常反思。

而反思这种行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只会在自己喜欢和专注的事情上出现,特别是那些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游戏里。

每一局游戏就相当于一次循环,失败了就会反思,然后基于反思就想马上开始下一轮循环。

在循环的过程中,哪怕一开始你的反思能力是低下的,导致你经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但只要循环的次数足够多,你就会渐渐从反思中提升反思的能力。

所以,循环次数越多,你也就越强大,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

想要发现通往自己想去之地的道路也是一样的原理,只要你想,在这条道路上你循环的次数足够多,你总能到达。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很多自己认为想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或者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所有人都该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并在此后,不断反思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你终会发现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