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只猫教会我的事
最近,在家的窗台,结识了两只狸花猫。
每天早上,它们都会定时出现,看到人经过,其中一只还会不断用身体磨蹭着窗户,不断发出喵叫还有咕噜咕噜的怪声。
这时,我们都会给它们倒上猫粮与清水。可以说,这已经成了我们固定的相处模式,也像是一种默契了。在疫情之前,我们还会放其中那只特别热情的猫进来(其实是它自己硬要进来),摸摸它的头。
其实在认识它们之前,我一直是不太喜欢猫。相对于猫,我更喜欢狗。我觉着狗比较通人性,重点是那种认主、忠诚、热情的性子,人跟它们可以拥有不离不弃的感情。
但是,猫咪就不一样,性子高冷(成见之一),不能摸也不能互动。就像是莫得感情的吃粮机器,一切都要就着它,它开心才勉强可以摸两下,还常常不见踪影,只有饿的时候才出现。最心寒的是,据说猫认地不认人(成见之二),当你必须搬家,它也不愿跟着你离开。
你为猫做了这些,又是铲屎,又是悉心照料,然而它对待你完全是看心情,甚至还可能不领情,挠你、讨厌你。我寻思着自己好好生活不行吗?非要给只猫当工具人。
所以我以前很不解,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猫?是不是有受虐倾向?直到后来,跟这两只猫接触过后,发现养猫其实也很有乐趣。
首先,就是我发现猫跟狗一样,是有表情,也有感情的。虽然不像狗那么热情,但是它逐渐信任你的过程,也是一种成就感。
再来就是每只猫的性情都不太一样,观察每只猫彼此之间的互动,也挺有意思。有的猫比较害羞,有的猫喜欢亲近人,还有的猫咪,啥都不管,只顾吃。
以前我听一个喜欢猫的朋友说:“照顾猫可以磨练人的个性,让人更有耐心、脾气变好。”我当时心里想:“又是一个受虐倾向的人,工作还不够磨练吗?回去还想继续磨练性子?我看是磨练太多了,脑子坏了。”
但我后来发现,其实养猫让我们学会尊重生命,毕竟猫咪不是以人为主的,它有自己的想法、心情,我们虽然照顾它,但不代表它就要来讨好我们。
在这段与猫接触的时间里,我突然感觉,就这样静静地照顾它们,但彼此又独立生活,互不打扰,也挺舒适惬意的。我们对动物的付出,从一开始就是心甘情愿,不要求有什么回报。
当我们允许动物接受我们的好意,仍旧保有自己的个性。其实我们也是在允许自己,保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用去讨好别人。
这种对动物的包容与尊重,也会延伸到人身上。
在与动物相处中,放弃了人习惯的“投桃报李”的既有相处模式。也会打破我们在人际中的“报答强迫症”。
比如因为这个朋友经常给我带好吃的特产,所以就要答应对方一件让你为难的差事。
或者是反过来:“我平时对他这么好,他怎么可以拒绝我。”我们对别人好,不应该就预期别人一定要领情,或者也要有相同回馈。
又或者是因为父母养育我长大,非常辛苦。所以关于我生活中的重要决定,就业婚娶等都要依着他们,即便这会对我造成遗憾......但是亲爱的,你的人生,只有自己能负责。
在与人互动中,我们能包容别人有不同的性情、想法、价值观,在对别人付出善意后,也不会过于在意别人是否有物质或情感上的回报。而我们自己,可以脱下人情包袱,因此更自由,不会让别人的好意照顾成为自己决策时的负担。
最后,想说的是,或许有些人或事,看起来就像一开始猫给我的感觉一样,冷漠不近人情,自讨苦吃。但是,只有在实际接触中,才能有机会打破这些成见,甚至收获一些不一样的惊喜快乐。
对事情、对他人,甚至对自己,都不要因为先入为主的判断,就贴上难以再翻身的标签。保持开放的心态,真的去亲身接触或尝试后,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不是真的。(当然犯罪类的不算在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