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选择不可怕,可怕的是走远了忘了为什么这样选择
明天就是8月6号了,又到了小升初电脑派位的时候了,我现在脑子里已经能够想象出来明天中午查询结果出来以后孩子和家长的反应:派上理想学校的兴奋不已,还会成为群里的活跃分子,忙着给孩子找同学,看看都谁和孩子在一个学校;没有派上理想学校的孩子也许会伤心的哭起来,特别是好朋友派上而自己没有派上的,家长也会努力安慰孩子的同时想尽办法争取改变一些什么。应了那句话: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天本来打算提前给家长和孩子们打个预防针的:无论到那个学校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前方的目标都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我的第一届毕业生中的数学班长被派位到一所他们家长不如意的学校,爸爸都已经找好了关系去一所私立学校,但孩子最后坚持不去,非说要从这所学校考上一中。他的家长也认为分配生名额更有保障便随了他。三年以后,他以超过一中分数线30分的成绩兑现了自己的选择!同时期的其他学校学生,比分数线低但在分配生名额中的都进了总校,而好的学校学生分数比他们高却只能进一分。——这就是分配生制度的调剂作用!
这个例子其实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在普通学校(超过分数线人数比分配生名额少的学校)进优质高中的机遇更大;还有一个意义是在优秀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时候,你的竞争压力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明天的派位是最公平的,任何结果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不错的道理!
可是我脑子里时不时蹦出来的是曾经的一篇文章,好像是《只有进了名校才知道学霸和学渣的差距有多大》,大致这样的意思。我想到这篇文章想说明的问题不是鼓励大家想尽办法也要进名校,名校只是一个外在的载体,最重要的因素其实还是“学霸和学渣”的差别。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举例子时总喜欢用结果来证明选择对不对,这其实不科学。我上面那个成功的例子有一些细节值得学习和借鉴:1.这个孩子是自制力很强的孩子;2.他的父母在三年中为他创造了绝佳的学习环境;3.他一直是全校的第一名,基本不会跌出前五。也就是说,他和家长三年里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选择,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上一中是一种必然,和在哪个学校无关!就他这样的状态,在其他学校也许更优秀(这只是猜测,虽然教育没有重来,但我仍然坚信这一点)。所以,他的例子其实只告诉我们一点:无论在那里,都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为选择的梦想奋斗就好!
无论是孩子择校,还是我们工作和生活,好像都是一样的问题。只不过孩子的择校是个现实的、可见的、迅速的结果,而成人的选择往往像孩子择校以后的学校过程那样不太明显:刚刚工作时的考研梦有多少人去实现了;洞房花烛夜的缠绵能卿卿我我到老的有几何;初为父母时的爱心和耐心在孩子上学后还有百分之几的剩余;精益求精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在不断的忙碌中坚持了多久……有了选择,又慢慢忘了选择的是什么,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常态吧!常态造就常人,所以我们平庸。
孩子学校的选择呢?这是具体的生活事件,也是一个很短的生活事件,可是,他们能不能理解自己和家庭的选择,家庭和自己能不能持之以恒的把选择落实到生活中,也许,是我们需要不断改变和强化的吧!
毕竟,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像我们一样做个经常忘记选择的人,至少,应该做个比我们更好一些的平凡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