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

翻越小高山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96人  曦微w行走在路上
小高山顶,摄影:曦微

《翻越小高山》

触手高天倚山巅,

朝霞浮动五彩色。

松柏苍翠邀青春,

疾风劲草尽欢乐。

回望邛海叠风浪,

遥思泸湖化珠歌。

而今迈步小高山,

但问风华应瑞鹤。

回望群山,摄影:曦微 往泸沽湖,摄影:曦微

注:2019年春节,选择出游泸沽湖,途经四川大凉山地区,自平川县攀升翻越小高山后,经盐源县城向云南方向一径走去,到达小高山顶,距离泸沽湖也就只有一百六十多公里的路程了。

回望来路,摄影:曦微

正月初二,一大清早起来,从西昌开始出发,一路沿着盘山路向西南方向驱车前进,海拔从一千多米不断提升到三千一百八十八米,到达此次“泸沽湖行”的最高点——小高山。

太阳高照,摄影:曦微

初一从成都启程,途经雅安,穿过大隧道,真是两重天。雅安地区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生态百般好;也就一山之隔,到了西昌地区,只见风干气燥,尽显满目苍凉。此刻登上小高山,虽依然空气十分干燥,但高山上却是植被茂密、松柏青翠,根本不像经过了严冬考验的样子,很是令人振奋。

太阳高照,摄影:曦微

虽然称之为小高山上,但海拔也有三千多米。山上风比较大,虽然当时太阳高悬头顶,但身体依然感觉冷飕飕的,大家不得不紧裹已经卸下的棉衣。因为大巴车运行管理的原因,也是导游小杨的着意安排,我们在小高山顶有20分钟的滞留时间。或许因为树木茂盛的缘故吧,同行人们并无些许缺氧的那种感觉。

回望群山,摄影:曦微

自然环境有时候真的很奇特。走出西昌,经过一段荒凉地带,山坡上点缀着几棵顽强生长的小树,于是借用非洲“稀树草原”的景象,幽默着把此处山地起名为“稀树山地”。当攀爬到海拔2600米左右的时候,植被开始明显改善,而且海拔越是抬升,树木越是茂密,大山深处人口稀少,少有人类足迹,植被茂密完全可以得到理解。

乍看起来,西昌地区大山里树木稀少是干旱所致。如果稍作系统分析,就能清晰判断出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反作用力。

太阳高照,摄影:曦微

在翻越小高山的过程中发现,海拔2600米左右,植被开始呈现原生状态;海拔2000米左右,开始有了人类足迹,树木开始稀疏下来,且山坡上越低的地方,树木越少;海拔1500米左右,有了人类居住,也就有了耕种行为,山坡上就很少能看到树木了,少有的几棵树只是点缀而已。

太阳高照,摄影:曦微

联想到当地人的盖房现象——用一根根粗壮的木头并排堆砌起来的房屋墙壁,我们很容易能够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与发展,却因为同样的原因,也严重拟制甚至破坏了自然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太阳高照,摄影:曦微
太阳高照,摄影:曦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