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短篇小说写作指南》读书笔记(3)
我承认,这世上确实存在着天赋异禀之人。
同时我也无比地确信:这世间绝大多数的成就,都离不开很努力很努力地奋斗。
就像那句歌词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就写作这件事来说,我认为也是大体符合这个规律的,只不过其中天分与打拼的比例可能是4:6,5:5,当然也有可能是2:8。
当然,这并不是说,具有这种天分的人只需要通过更少的后天努力就能取得写作领域的成功,如此的比例分割,只是为了说明必要的才华与天分对于有志于写作的人而言必不可少——这是在任何领域有所建树的起码条件。
同时,与这种比例分割给人的第一印象恰恰相反的是,写作领域的“努力”,对于个人写作成绩的影响,比之天分可能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其程度也可能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
在《作家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这个篇目中,作者说了这样一段话:绝大多数专业作家都会认同,在所有专业领域之中,写作是对一个人每天的情感投入和精力消耗要求最高的。
同时,作者还引用了欧斯金·考德威尔的话:“要成为一个作家……他所进行的钻研、练习和准备,所付出的勤勉,并不亚于一位律师或是医生。”
而另一位女作家贝莉·摩根则对此表述得更加直白:“一定是疯过了头的人才会走这条路。”
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为何会这样说。
首先,一个写作者需要不辍地读。
在《作家是天生的吗?》这个篇目中,作者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作家?工作。什么样的工作?笼统地讲,就是去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再确切一些,读好作家的作品,那些言之有物的作品。”
“绝大多数作家先是读者,然后才是作者。”
这位作者还说:“没有无师自通的作家,只有苦读不辍的作家。没有书籍,写作者就没有依靠。”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位作者还列举了一个例子:
鼎鼎大名的海明威,一生中每天都要在一间隔音的书房里花至少三个小时读书。
好书一旦面市,海明威就会第一时间买来一观。
毫无疑问,对于一位想要成为作家的写作者而言,单有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写作才是更贴近其天职的本职工作。
因此,如果说阅读是一位写作者“工作”的背面,那么写作自然就是这位写作者“工作”的正面,也就是核心面。
因此,一个写作者不仅要不辍地读,还要勤奋而不懈地写。
在《作家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这个篇目中,作者引用了詹姆斯·米切纳先生曾经和密苏里大学的写作社团聊起过的自己为了写《夏威夷》这本书所做的努力。
“他进行了长达数年艰辛而谨慎的研究才开始动笔。而在那之后,他每天早上七点半就会开始写作,一直到晚上一点甚至是一点半左右,如此坚持了十五个月,包括周六、周日和所有假期。无论写得好还是糟糕,也无论状态如何,或者有没有其他事务缠身,他都坚持如此。”
而前面提到的那位女作家贝莉·摩根,她又是怎样写作的呢?
“我每天四点起床开始写作,一直到下午三点。”而她的长篇小说《追逐》在出版之前,她又把它重写了四次。
写作,写作,再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计回报,即使这中间经历数不清的失败、挫折、打击,也要依然埋头苦写,自始至终都要对细节一丝不苟,只为将来有机会登上舞台的那一天。
除了不辍地读,勤奋而不懈地写,一个写作者要写出好作品,还需要不断地钻研。
说到底,写作是一项技艺。一个人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掌握这项技艺的基础,然后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且不计回报地努力。
“一个年轻的写作者必须持续不断地、细心地、系统地研究学习已被认可的文学著作。”
“从艺之路漫漫无尽,而时光又转瞬即逝,一个业余爱好者想要成为专业写手的最好途径就是每日不间断地学习。他除了必然会通过挫折和失败获得领悟,只要愿意,还能随时向那些以各自的方式对文学做出贡献的作家求教,这些伟大作家是任何学生梦寐以求的老师。他可能遇到的所有技术性问题都可以在这些他立志比肩的作家笔下找到答案;他所需要的灵感、鼓舞和指导就存在于这些比他写得更好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诗歌中。”
书山文海,卷帙浩繁,其工作量与工作强度由此可见。
当然,对于热爱写作的人而言,以上这些,都没法阻碍向前进追逐梦想的脚步。在热爱面前,上述这些努力虽苦,也乐,有可能还甘之如饴。
所以,作家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我觉得不如说,作家,首先是热爱出来的,然后才是天分与后天努力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