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之十一——《致诸弟(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信中,曾国藩明确谈到自己的立身大宗旨:不存做官发财之念。对待诸弟,“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对待子孙,他认为,“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
其实,在那样的年代,做清官挺难的。不仅得克服自己的贪念,同时还得有家人和亲族的支持。为了实现其立身之宗旨,实现其为清官的志向,他在信中从两个方面来表明自己的公心:一、自己小家的主要财产即衣服、书籍,卸任回籍后便交与大家处理;二、不留财富给儿孙。同时,也以此让诸弟认识到曾氏希望诸弟断绝非分的期待,请他们予以支持和配合。
曾国藩爱弟爱子之心,日月可鉴。然而,他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自己省吃俭用,却要让子女吃好穿好,还得为他们留下丰厚财产,甚至一辈子做牛做马地为子女服务。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古奋斗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爱孩子,才是真正为孩子计深远。
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
反复回味着这一段话,我的耳边仿佛又出现了那个掷地有声的声音——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态度,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两段话同样发人深省。当我们看到不少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时,我们更加感叹先哲的睿智。今天,当我们重温曾氏不蓄银钱给儿孙的话时,不仅仅感悟到一种历史智慧,更从中感受到一个长者对后辈的真爱大爱。
当我读到“不蓄银钱给儿孙”时只有一声叹息,因为我们压根没有这样的实力,同时又看到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真相——寒门再难出贵子。那么,我们给孩子“蓄”什么,给予孩子怎样的爱,才能让孩子过好属于自己的一生?我想:还是曾先生教导诸弟的一席话吧,“爱之以德”“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长此以往,孩子能成长为精英固然是人生之幸,纵然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也未必就是不幸……
想到此处,我释然了。尽我所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大格局的视眼,给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管理好过程,努力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