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英语的一点小感

2017-11-02  本文已影响41人  Azadzad

坚持英语听力应该有两三千分钟了吧,据说听满6000分钟就会有相应的语感出来。嗯,这点我是越来越体会到了,因为有时候我在想事情,然后不自觉地就会转化为英语的形式,在脑海中呈现或者表达出来。有时候在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竟然也是用英语的形式。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这些下意识的行为说明了,英语已经渐渐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很赞同这一个说法——学英语是不需要智商的,它需要的是你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不断的去重复,与其说脑力活动还不如说是一种肌肉训练,让你的口腔在大量的训练当中,定型了下来,达到可以没有障碍,熟练地去运用,这才是真正学到了这门语言。为什么说学语言是不需要智商的呢?因为这是每一个正常婴孩都能够做的事。回想我们的成长过程,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通过了牙牙学语掌握了母语,而那时候的我们,大脑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最初的语言学习,是一种本能。因为这样才能表达诉求,更好地生存下去。

但是当我们长大了,要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就不是在本能的基础上去学习了,所以就要花费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已经有了原有的语言体系,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从动机来讲学会并不显得那么迫切,所以学起来就会漫长和艰难。能否学好,多快学好,就看你对这门语言的需求度和喜爱程度以及所用到的方法了。

在经历了读书生涯漫长的被动学习之后,现在的我为什么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呢?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很复杂,也没有必要去深究。现在的我只是想说,当慢慢地去熟悉和掌握之后,它已经带给我越来越多的快乐。

除了交流的作用,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让人得以触及和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其中,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了当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这也是这门外语和我们中文之间最大的差异。

我们的汉语言文学讲究含蓄、隐晦、铺垫,但是英语则是讲究,简单、外放、直接,凡事开门见山直说重点,逻辑极其清晰与明确。学好了英语之后,这样的特点可以给我起到一个互补的作用。因为,长期的成长环境和中式教育,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情感表达,都是会相对保守、深思熟虑,怕不得体、不周全。特别是情感表达,真的是非常的缺乏和被动。我想,不止是我,大部分的中国人交流模式都这样。在这一点上,我感觉我们错失了很多爱的机会,与父母的、与伴侣的、与孩子的、与朋友的、甚至是陌生人……

我们总是认为,爱在心底就好,可是,有时候,真的是需要表达出来才能感受到的。但是真的也不能都怪我们,我们没有这个习惯也没有这个意识,这跟语言的特点也有关系,你试着对你想表达的人说一下“我爱你”和“I love you”就知道了,“I love you”说出来是不是会更加顺溜和自然?

我想,这也是我学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要做一个善于表达、直抒爱意的人。我不想因为怯懦、羞涩、不好意思、扭捏而错过很多表达情感的时刻和机会。我不想等到再也没有机会去表达的时候,而后悔莫及。在这点上,英语确实可以帮到我。

趁着父母健在,与他们多点拥抱。时常告诉身边的伴侣“Honey,I love you,you are important to me",告诉孩子“You are good,you do well,I'm proud of you”。幸福感也许就是这么来的,这是英语教会我的,与你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