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
冲突事件的应对与处理,是提升格局和能力的良机。
一、莫假手他人
AI的使用,确实可以极大地减少我们的文字工作,类似于搜索的功能,到AI工具上输入关键词或一段话,就能生成一个方案或一篇文章。但是长此以往不加节制地滥用,就会变成工具依赖,进而减少自己主动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另外就像孩子的学习,如果一味告诉孩子能学到什么,他们反而没了兴趣,探索过程虽然要经历很多的痛苦和煎熬,但是从中得到的学习经验,获得新知识新突破的喜悦,却是学习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再有就是“名人名言”式的语录语句,如果只是机械式的记忆和运用,用的好还好,用不好就会变成四不像。我们不仅要考虑语句背后所表达的意思是否精准,另外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度,“名人名言”再好,可是受众接受不了,也没有用。
看AI生成的资料,需要依过往的知识量进行筛选和判断,哪些需要简化,哪些需要延伸补充,哪些概念可以用,哪些流程要修改,都需要主动的作为。如果发现有新的知识点,可以纳入到学习清单当中。
除了书面的研讨、琢磨,也要走到人群中去做调查研究(调研)的工作,调查研究怎么做,接下来好好学习一下。
二,素食文化节的宣传报道工作
1,9月接了杭州素食协会一个公益岗位,虽然之前有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这个新任务,还是有点犯懵,因为不知道具体的岗位职能是什么。
2,9/28是杭州第十届素食文化节的新闻发布会,在前一天的筹备会上也没有告知具体要做什么,那就到现场再说吧。
3,不同于CJ的规划性,一般社会组织的前后衔接是断层的,所以在后面的工作中,要主动联系和沟通,明确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点事情。
其中第一点是主动联系素协负责人;第二点是完善筹备事项清单,将相关工作内容排上进度表,有追踪、有落实、有反馈。
4,懂得回旋,能做的尽量做,要拒绝的也要拒绝。
5,流程化和分工
观察总结近期的宣传报道工作(工作群叫宣发群),参与人员和形式都处在很大的变动中,比如人员变动,新闻发布会前的现场办公会上,来了一位小姑娘,说是做海报的;做了几天,突然说另有一位做海报的人,搞得有点莫名其妙。但冷静下来,需要自己做的,是了解和梳理目前团队人员的构成,然后做工作上的衔接和分工,哪些事情你做,哪些事情她做,哪些事情我做,要理清楚。
6,后续的工作还有不少,要找个时间好好的梳理一下,列个工作清单。对于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也要有所了解,看看怎么配合和协调会比较好。
三,培育研习课程
1,临时决定既做笔耕又做摄像,感觉10/1-10/2两天像个陀螺一样,没有停摆的时候。做笔耕的原因是想了解它的实际操作,因为很久没有现场笔耕的经验,想要再温习一下。这次跟着苏州的晓梅师姊学习了很多,她手把手的教导,非常细心。
2,做志工快二十年,虽说CJ数十年如一日都在围绕“四大志业八大脚印”做事,但是不同时期的人是不一样的,而且大环境和项目体量也在变化。比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后,极端贫困的个案少了很多,但是在“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之下,长者关怀、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3,以前大营队都是志工面和组织面的培训,比如说志工培训、干部营之类的。感觉从今年开始,功能端(或叫勤务端)的培训多了起来,5月份有真善美的培训,后面有培育的培训,10月份这次已经是培育团队的第二次培训了。CJ既有横向的管理人才养成,也有纵向的专业人才养成。
4,各地区的志工能力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不同,借由工作坊,一方面是相互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也是经验的汇总和提炼。如各小组都提到的作业规范,就是将过去的纸本经验和各地的实际操作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制式的SOP文件,这样可以让新来的志工快速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