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6】《道德经》笔记 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
与其固执而过头,不若适可而止;削磨以使其锐利,不可能长久。
金玉满堂,不能长守;富贵而骄傲,是给自己招灾引祸。
功成身退,天道如此。
评注:
上一章讲上善若水,水像道,生养万物而不争强好胜;本章接着讲:功成即可身退,不要争强好胜,要适可而止。
功成身退,天之道
历代开国功高富贵之士,往往不得善终,只有像孙武、范蠡、张良、刘基之类绝顶聪明之士,方舍得激流勇退。
孙子是世人心目中的战神,一生战功不凡,著有享誉世界的《孙子兵法》。他本是陈国后裔,避居吴国,在一代名臣伍子胥的强力举荐下,成为吴国的将军。吴王为了试试孙子的统兵能力,挑选了几十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中国人熟悉的“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当时吴国与楚国都是南方的大国,两国之间素有嫌怨,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五战五胜,最终攻陷楚国国都郢,楚王仓皇出逃,客死异乡。吴王阖闾去世后,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讨伐越国,大败之,越王勾践只得忍辱求和。
此时,吴国不但在雄霸南方,还对北方频频用兵,中原各国也畏惧三分。吴国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
虽然成就了吴王的霸业,但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毅然激流勇退。据说,他在退隐的一路上散尽金银,以示归隐之心,这使他得以著书立说、颐养天年。与他一起辅佐吴王的名臣伍子胥,只因对权位稍有恋栈,就落得被吴王诛杀的命运。
辅佐越王勾践的范蠡也是一位善于进退自如的智者,他辅助勾践二十余年,最终灭掉了吴国。范蠡虽被勾践尊为上将军,但他很有先见之明的认识到:夫差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便携家人经海路到了齐国。
为了逃避夫差的注意,范蠡改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经过几年的经营,又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这又引起了齐王的注意,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于是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而去。
第三次,范蠡迁徙至陶地,这里是个四达八达的交通要道,经过几年经商,又积累了巨额财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又把他尊为财神。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张良,字子房,他辅佐刘邦取得天下,立下奇功无数,但张良深知刘邦家族为巩固刘氏江山必将对大权在握的功臣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清洗,于是他托名学仙养病,周旋于刘氏家族和太后吕氏家族。最终在汉初对功臣诸侯的一次次大清洗中得以保全。
刘伯温是明朝建立的关键人物,他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辅佐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功成名就之后,刘伯温毅然选择激流勇退,回乡隐居,但名气实在太大,以至于被老百姓渲染成了神仙级的人物。这终于还是给他引来了灾祸。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心怀猜忌的明太祖不顾此事的荒谬绝伦,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居住,不敢回乡,后来终于一病不起。不少人怀疑刘伯温的死,与他服用了太医送去的药物有关。
凭借思维能力,人能取得种种成功,这给人这样一种错觉:我们能完全控制一件事情。
但对当代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混沌理论认为,世界复杂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就可能使整个事情变得完全不同。
“西方世界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了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导致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
这就是所谓“蝴蝶效应”:一只亚马逊森林里的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结果大西洋沿岸发生了一场海啸。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却有着根本性的联系。
混沌理论认为“未来是无法确定。如果你某一天确定了,那是你撞上了。”
混沌理论“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的幻想”,让我们重新看待真理的复杂性。②
在道的维度中,宇宙万物是混然一体的,万物是浑然一体运动的。(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我们的智识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正如混沌理论所说的,我们的成功中总存在偶然性,如果我们成功了,也不要居功。
科学理论也是一样,虽然我们的科学理论具有相当范围的适应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能再次验证成功,但总有从本质上说,世界的复杂超越出我们的思维,超出我们的目前的科学,每一种科学理论最终都会发现一个个例外,而这些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例外,正是科学前进的动力。
与孔子比较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第八》)
译: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品德的极致了。三次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以至老百姓不知如何赞美了。
评注:
泰伯是季历的哥哥,季历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当时周国还是一个小封国。说泰伯“让天下”显然是夸张的。另外,这种“让”很可能是因为季历更受宠、实力也更强,所以泰伯明智的远离权力争夺的是非之地,到江南一带开辟了自己的国家:吴国。
吴国后来的公子季札也是一位修养很高的智者,他也有“让国”之举,吴国的弑君夺权之风甚浓,而且这种“让国”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在乱世之中退身自保的智慧。
与孔子比较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第十一》)
译: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个更好?孔子说:子张总过头了,子夏总不足。子贡又问:那么子张要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
评注:
过头与不足是一样的,孔子追求恰到好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又能做到恰到好处呢?谁来定义恰到好处呢?
注解:
① 第2章 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5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17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第77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②以上皆引自维基百科:混沌理论条目。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在数学和物理学中,研究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混沌”现
象的理论。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劳仑次提出混沌理论(Chaos),非线性系统具有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混沌理论解释了决定系统可能产生随机结果。理论的最大的贡献是用简单的模型获得明确的非周期结果。在气象、航空及航天等领域的研究里有重大的作用。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
百度百科的混沌理论条目认为:
混沌理论 :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则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而混沌则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的幻想。”
第一,就是未来无法确定。如果你某一天确定了,那是你撞上了。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相似的秩序来实现的。看见云彩,知道他是云彩,看见一座山,就知道是一座山,凭什么?就是自我相似。这是混沌理论两个基本的概念。
混沌理论还有一个是发展人格,他有三个原则,一个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向他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第二个原则当事物改变方向的时候,他存在一些结构。
一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
二 ,混沌一词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我国及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论,主张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渐形成现今有条不紊的世界。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讨,逐一发现众多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心引力、杠杆原理、相对论等。这些自然规律都能用单一的数学公式加以描述,并可以依据此公式准确预测物体的行径。
三 ,近半世纪以来,科学家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即使可化为单纯的数学公式,但是其行径却无法加以预测。如气象学家Edward Lorenz发现,简单的热对流现象居然能引起令人无法想象的气象变化,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亦即某地下大雪,经追根究底却发现是受到几个月前远在异地的蝴蝶拍打翅膀产生气流所造成的。一九六○年代,美国数学家Stephen Smale发现,某些物体的行径经过某种规则性的变化之后,随后的发展并无一定的轨迹可寻,呈现失序的混沌状态。
四,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是此一现象的最佳批注。具体而言,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但是此种混沌状态不同于一般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此一混沌现象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出来。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相互牵引,混沌现象尤为多见。如股票市场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复杂过程。
五,混沌理论在教育行政、课程与教学、教育研究、教育测验等方面已经有些许应用的例子。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随时变动起伏的个体,而教育的过程基本上依循一定的准则,并历经长期的互动,因此,相当符合混沌理论的架构。也因此,依据混沌理论,教育系统容易产生无法预期的结果。此一结果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不论是正面或是负面的,重要的是,教育的成效或教育的研究除了短期的观察之外,更应该累积长期数据,从中分析出可能的脉络出来,以增加教育效果的可预测性,并运用其扩大教育效果。
六,过去决策基础的三个主要假定和三个新的现实
根据混沌理论,格拉斯提出,过去作为决策基础的三个主要假定已经不再成立。这些假定是:
假定1:企业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封闭系统。外界对企业决定采取的行动没有多大干扰。
假定2:经营环境是稳定的。管理者能够充分把握经营环境,从而制定出详尽具体的战略。
假定3:管理者对事件的因果关系有着足够的认识。他们能够顺藤摸瓜,找出每一事件将会导致的变化。
在格拉斯看来,这些旧的假定已经被三个新的现实所代替:
现实1:企业是复杂的“开放”系统,既影响着其所处的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这意味着,企业的行动可能无法达到它所预期的结果。
现实2: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不断创造着机会和威胁)。高层管理者不能指望制定出在付诸实施时仍完全有效的详尽战略。
现实3:作为传统决策理论基础的简单线性因果关系模型已经失灵。因此,各种事件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
作者:熊川
作者首次连载,文章持续更新,欢迎关注我的简书或者微信公众号:xiaohuazhuo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