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增长圈#操盘手训练营8期-curtis-DAY2-教育行业
一、营销模型
背景:2020年暑假
1、模型框架:
(1)APP 自然流量小初阶段 49 元 转1400-1700元
(2)公众号自然流量小初阶段 49元【同APP开屏主推】 转1400-1700元
(3)公众号自然流量高中阶段9元 转1400-1700元
公众号自然流
2、入口流量:
电视广告,节目冠名,赛事冠名,公交广告,朋友圈广告,今日头条,抖音,应用商店自然流量,老带新推荐
3、流量转化动作
1.APP 有“选课咨询”功能,销售顾问在线为用户提供选课建议。
2. 公众号推送“新人福利课程”
4、社群/个人号/朋友圈:
购买后,公众号给送的班主任微信号是空号,体验不佳。
在公众号找到在线客服,在线客服可以即时响应。经确认,公众号所显示的班主任“微信号”实际上是“QQ号”。
总结:
(1)在购买流量课阶段没有让用户添加老师个人号,也没有针对潜在用户的社群运营。对流量课基本是依靠大的流量池,通过流程和流量课产品设计,引导用户自行完成购课行为。
(2)猿辅导做了微信搜索定制,微信搜索猿辅导,会直接显示猿辅导官方账号矩阵以及各类服务,减少了用户的信任成本。
(3)购买后的细节缺失,导致整体体验减分。不应出现“QQ号”标记成“微信号”,既给用户带来了糟糕的体验,又增加了客服的工作量,而且客服回答的内容与宣传页面所说的内容有矛盾的地方。这在流量课整体的设计上实数不应该,感觉公司内部的品控可能有些失控。
(4)高中的9元“暑期特训营”放在9月份开课,不知道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9月份大部分高中都要开学了。
二、服务班型
1、课程流程亮点:
1)由于没有加上老师的微信号,没有体验到。
2、运营亮点:
1)49元课给的内容足够多:13课时直播课,18个课内知识点,15件教具,6天班主任答疑。教具15个足够具有吸引力。
总结:
1)未开课之前,只让用户等着,虽然在短信里告知“开课前两周老师会联系”,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付完钱,空等着,不知道该干啥。其实,让用户加一下老师的微信,用户拿到一些电子版的资料也不会手足无措。
2)初中49元课程是用“课时”作为单位,到了高中9元课程就用“课次”作为单位。两种大班课的课程的单位不一致,挺疑惑的。
三、价格定位
1、体验课:初中49元13课时,高中9元10次课。
分析:外部投放基本都是初中的49元体验课。
2、正价课:1400 秋季系统班(同步课),30节核心课程+班主任服务+原创教辅。 除了教辅比较有吸引力,其他就感觉内容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