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缺点分析

2025-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庆建

X女士,五十岁出头,浙江人,三十多年前曾就职于某大型企业的前身,现名下有多套房产,主要收入来源是积蓄和股票投资。

一,优点

1,善良,谦和

2,没有架子,属于中上层人士,不会摆出高姿态

3,有耐心,坚持做一件事情

二,缺点

1,负面情绪多,过于敏感,容易情绪化

2,听力差,记忆力不佳

3,没有规划性、思维跳跃

4,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性

三、案例:

(一)单兵能力强,缺乏事前沟通

一早到单位,X女士要求先浇水,搬桌子;或者是搬她找东西。结束后,要么不交办事情,要么一股脑儿交办好几件事情(不重要但紧急)

(二)一股脑子交办多件事情,不考虑单位时间的完成度

X女士要求完成她邮箱内所有捐款者的电子发票下载,同时还有其他工作任务要同步完成。而电子发票的下载,只有一个和当天的重点工作有关。

(三)情绪化,着急时就会指责

急起来时指责“这个为什么没做,那个为什么没做”,而在此之前,给予完成工作的时间非常短,或者交办事情语焉不详。

(四)工作事项表述模糊,多问反而引起埋怨

因为听不清楚X女士想要表达什么,所以多问了几句,得来的不是解释,而是埋怨。

(五)反复询问“你觉得这样行不行?”

X女士有自己强烈的主见,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包容开放”,她会每句话之后都带上“你觉得这样行不行”。

四、AI给予的相处建议

(一)选择合适时机进行一对一沟通:

非指责性开场: 找一个双方都相对轻松的时间(避免在任务交付的紧张时刻),以“探讨如何让合作更顺畅”或“优化我们之间的工作流”为切入点。例如:“XX,你个人能力真的很强,很多任务交给你我特别放心。最近我在思考,如果我们能在一些环节上配合得更好,比如任务交接和优先级同步上,我们整体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紧急情况。想和你聊聊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

聚焦“影响”而非“指责”: 描述他的行为模式(不沟通、集中交办不重要紧急事务)带来的具体影响,而不是批评他本人。

影响举例: “当你突然交办好几件紧急任务时,我/团队可能需要临时打断手头的重要工作,导致整体进度受影响,或者因为缺乏背景信息需要反复沟通确认,反而耽误了时间。” / “如果能在任务启动前简单同步一下你的计划或思路,也许我们能提前提供一些支持或避免后续的返工?”

表达“共赢”诉求: 强调沟通和提前同步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他,让他能更专注于核心工作,避免被不重要紧急事务打断,同时也能让团队工作更有序。例如:“提前沟通不是要增加你的负担,而是希望能更早了解你的需求,合理规划资源,避免最后时刻的慌乱,这样你也能更专注于那些真正需要你深度投入的重要任务上。”

倾听他的视角: 非常重要!耐心听他解释为什么习惯这样操作(是觉得沟通浪费时间?担心被打扰?习惯单干?对任务优先级判断不同?时间管理问题?)。理解他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共同制定“协作契约”:

基于沟通,尝试与他达成一些简单的、具体的共识:

“事前通气”机制: 对于他计划启动的、可能涉及他人或需要他人后续接手的任务,能否在开始前或关键节点(如方案确定时)简单同步一下(哪怕是一条简短的消息或快速的口头告知)?强调这不需要长篇大论,核心是信息同步。

“批量交办”优化: 对于他需要交办给别人的任务(尤其是不重要但紧急的):

提前预警: “我手头有几件需要你帮忙处理的事情,大概X点/X时候发给你,你看时间方便吗?” 给对方心理准备和安排时间的余地。

集中时段: 尽量集中在某个特定时段(如下午固定时间)统一交办,而不是随时、随机地扔过来。

明确优先级与期望: 在交办时,务必清晰说明每项任务的:

真实紧急度(Deadline)和重要度(对目标的影响)。 帮助接收方判断。

期望完成时间和所需的具体产出物。

必要的背景信息(即使简短)。

“紧急”定义共识: 共同讨论并明确什么是团队公认的“真正紧急”事务(例如:影响客户、系统崩溃、重大风险),什么只是“感觉紧急”或“对他紧急但对团队不紧急”的事务。建立共同的评判标准。

(三)建立清晰的流程与工具(提供结构支撑)

推行可视化任务管理工具:

引入或强化使用团队共享的任务看板(如Trello, Jira, 飞书/钉钉任务,甚至共享Excel表格)。

强制要求: 所有任务(包括“强兵”交办出去的和他自己承接的)都必须录入看板。

字段清晰: 任务必须包含:负责人、清晰描述、Deadline、优先级(按团队共识标准标注)、状态、相关背景/文档链接。

好处:

透明化: 所有人(包括“强兵”)都能看到整体工作负载和任务分布。

减少“突袭”: 交办任务需通过看板,自然形成记录和缓冲。

优先级可视化: 看板上的优先级标签迫使交办方(“强兵”)思考并明确标注,接收方也能据此安排工作。

信息集中: 背景信息附在任务卡上,减少反复询问。

实施定期(简短)的同步会:

建立非常短(如每日站会15分钟)或每周几次的快速同步机制。

聚焦: 每个人简要同步:“昨天/今天在做什么?遇到什么阻碍?(需要谁帮助?)今天计划做什么?有没有可能影响他人的任务即将开始或需要交办?”

目的: 让“强兵”习惯性地提前暴露他的工作动态和潜在的交办需求,也给其他人一个平台提出需要他支持或沟通的事项。形成信息同步的肌肉记忆。

(四) 接收方:管理任务流入,明确边界(自我保护)

学会评估与协商:

当“强兵”集中交办多件不重要紧急任务时:

不要立刻全盘接受! 这是关键。

确认优先级和期望: 明确询问每项任务的具体Deadline、重要性依据、期望产出

展示当前负载: 坦诚告知你手头已有的高优先级任务及其Deadline。“我现在正在处理A任务(重要且紧急,今天下班前要交付),你刚交办的B和C任务,它们的Deadline具体是什么时候?哪个相对更重要?我需要评估一下如何安排。”

协商优先级和顺序: 基于你已有的任务和对方提供的信息,提出你的处理顺序建议或时间预期。“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今天下午先集中搞定A,然后在A完成后(预计X点)开始处理B,争取下班前给你初稿?C任务可能得排到明天上午了,因为它看起来相对不那么紧急,或者我们能否简化C的要求?”

学会说“不”或“延迟”: 如果负载确实过重,或者任务明显不重要且可以延后,礼貌但坚定地沟通。“目前我的工作负载已经满了,都在处理高优先级项目。C任务看起来可以稍微延后两天?或者我们是否可以简化目标/看看有没有其他人能分担一部分?”

要求必要信息:

对于缺乏背景信息的任务,不要猜! 直接要求提供必要信息。“这个任务我需要了解XX背景/参考XX文档才能开始,麻烦提供一下链接或简要说明?” 把沟通成本合理地转移回发起方。

(五)关键原则与注意事项

保持尊重与建设性: 始终认可“强兵”的能力和价值,目标是“优化协作”而非“改造人”或“打压”。

一致性: 无论是沟通达成的约定,还是推行的工具流程,团队(包括你自己)都要坚持使用,否则很容易失效。

耐心与迭代: 改变习惯需要时间。不要期望一次沟通或一个工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持续观察、微调策略。

关注行为,而非人格: 批评具体行为及其影响,而非攻击个人性格。

以身作则: 你自己在交办任务、沟通协作上要做到规范、清晰,成为榜样。

区分“能力”与“协作方式”: 肯定其能力,引导其协作方式。让他明白优秀的个人能力加上良好的协作,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六)总结行动路线图:

1、主动破冰: 私下进行建设性一对一沟通,理解对方,表达影响,寻求共赢方案(建立“通气”机制、优化交办方式)。

2、搭建结构: 推行可视化任务管理工具(强制录入、明确字段),建立短频快的同步会议(信息透明化、习惯养成)。

3、自我保护: 学会评估协商任务(问清优先级、展示负载、协商排序、敢于合理拒绝/延迟),要求必要信息。

4、借力领导: 若效果不佳,向上级客观反馈影响及已做努力,寻求支持以建立/强化团队规范。

处理这类问题的核心在于 “用流程引导习惯,用沟通建立共识,用工具提供支持,用边界保护效率”。这需要你的耐心、沟通技巧和一定的管理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