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等同于财富
近日,在复旦大学一次春招上,两位新闻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女生表示理想的月薪至少1万元。如果找不到,“就相约一起读博士。”不少网友觉得冲着名校复旦+硕士学位就值这个价,而有些网友则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才是真正决定薪资的因素。笔者认为学历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凭证,但个人能力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两者不属于对等关系。
其实,两位女高材生的想法在众多初出社会的毕业生身上都有体现。在他们当中,不乏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同前者网友的观点一致,认为学历与薪资是对等关系,试想如果不拿和自己付出相对应的工资,又怎么对得起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这样的思想是没错,可却以偏概全了。完全将学习能力和一纸文凭推向了浪尖高潮,忽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出入社会后的大学毕业生最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个人的全方面能力。
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知识不等同于财富,知识只是一块敲门砖,不是登高梯,个人能力才是铁饭碗。所以,只有逐步提高个人技能才能得到理想中的薪资。
根据去年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的高校毕业生约为795万人,其中有14%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校应届生的平均薪酬粗略计为5000元。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就业难成为了最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可见,所谓的“高文凭”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面前并不受宠。同样,认为低学历不应该拿高薪酬的思想是存在一定的错误性和偏颇性的,一个人学历高低同个人能力无直接关联。为什么近几年来会屡次出现低学历拥有高薪资的热门事件?为什么多数高校毕业生的薪资竟比低学历毕业生的薪酬要低得多?笔者认为这与自身因素有很大的关联。低学历、高能力、高薪酬的名人数不胜数,比如因《非诚勿扰》走红的乐嘉,他毕业于宁波中专;中国电影界的著名导演冯小刚,他只有高中学历;“童话大王”郑渊洁,仅仅小学毕业……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拥有常人不具备的“超”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个人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能全面具备的人才却只占少数。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地提升个人能力呢?关键在于把握实战经验和积累每一次失败中的经验,灵活地将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充分地运用于工作岗位上,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那么高薪便指日可待了。
很多人都说“知识是力量”“知识是金钱”,那为什么普通大学生的平均工资才四五千呢?知识虽然可以创造财富,但是不等同于财富,财富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中间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你是否能质转质,知识转化为财富。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在一个摸爬滚打多年的小学毕业生和一个知识渊博的高校大学生之中做抉择。而能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人的工作能力是直接对应着社会生产力的,所以可想而知,前者虽仅小学毕业,却能创造财富,无论是哪个企业,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能为整个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相反,后者尽管知识储备胜过低学历学生,但是大多不会创造财富,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也是空谈。当然对于高薪他们求而不得还存在其他原因:普遍眼高手低、性子高傲、不能吃苦耐劳、无法适应“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稍微受到一点挫折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丧失信心。这就是心态的好坏决定成功与否了。从中可以告诫大家:心态也很重要。我们所倡导的是树立阳光、自信、坚强的大学生形象,追求的是光明、理想、知识和个人的综合技能。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能力才是真正决定薪资的因素。国家缺乏的是技术型人员,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走出“知识等于财富”的误区,提升个人能力,才能获得理想型的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