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生活家工具癖

680篇时间管理文章26篇-娱乐至死

2017-04-16  本文已影响77人  系统思维自我管理训练营

周日

2017年已经过去106

早睡早起163

时间管理第47篇文章

上个月国足1:0胜棒子,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还情有可原,但是这几天一打开“今日头条”“黑百何”的信息霸占了各大头条,刚才我问老婆“她出轨和你有什么关系?难道关注了你明天就不用上班?不用送孩子上学了?”她白了我一眼,没有搭理我。还是尼尔·波兹曼说的那句话,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虽然说这些只是隔靴挠痒,但还是写下完成微信公众号日更任务。

我觉得有三本装B圣典,很值得看一看。《乌合之众》、《1984》,还有一本就是今天提到的《娱乐至死》。知乎和豆瓣上的网友辩论,需要诉诸权威的时候,经常引用这三本书里头的金句。我提到装B圣典,可没有贬低的意思。我认为,要成为装B圣典的书,需要具备一些特点。首先,就是要通俗易懂,又不乏深刻。通俗易懂,不乏深刻正是大师的绝活——深入浅出

同时还能穿过表象,指出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有洞见。因为是洞见,论争时候,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案例,读者都能以之为武器,狠狠刺穿问题的表象,刺出血来,所以引用就多了。最后,便是书中讨论的问题仍有现实意义,所以这些好书,永远不会过时。

大家有时间,真的要好好阅读《娱乐至死》这边好书。虽然本书开头部分比较晦涩,第二部分提到的现象现在已经习以为常,而且本书提到的新媒介是电视,而我们现在除了电视节目,移动互联网便利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愚蠢”,金正男死了很多自媒体就开始意淫“三哥”是如何策划干掉他哥哥的,尼玛稍微有点新闻和政策常识的人都知道是想让“三哥”背锅嘛。

读完《娱乐至死》腾哥真是受益匪浅。我不是仅仅“把文字读完”,而是运用理性去理解书中内容,理解作者如何提出问题,论证问题;投入了自己的情感,用心体验作者在冷静不乏幽默的叙述下焦虑不已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我觉得自己被说服了,并产生了警惕感,这种感受进而指导了我的行动。我开始思考并信服每天刷微博,刷知乎上抖机灵的回答等行为,正在通过改变我思维的语言,进而改变我思维的方式和结果,现代人的思维正在变得“碎片化”。换言之,我觉得我在变蠢。这种体验使刷手机不再只和拖延症、浪费时间的罪恶感联系起来,还和获取的知识是真正的知识吗、我的思考能力在退化等更为严重的问题结合起来。有效地抑制了我刷手机的欲望。所以说,只要阅读,开卷有益。有些读者焦虑于“看过就忘。跟别人分享也引用不了。看书真的有用吗?”当然了,阅读应该配合写作,记忆、理解,这是最好的。但是即使是读过就忘,所读的内容依然会对你产生影响,即使你记不住书中的智慧金句。

这里还要针对罗振宇的“二手知识”多讲几句。《罗辑思维》广受诟病的一点,就是看了节目,不代表读了“原著”,只是读了“罗振宇对原著的理解”,这些东西都是二手的,二手的自然比不上原汁原味的。罗振宇反驳,有什么知识不是二手的?精彩的观点自有它的源流所在。原著的作者同样是站在往昔大家的肩膀上,站得高了,有所生发,才能看得远。我对罗振宇的反驳是部分赞同的。我们该纠结的不是所谓的“二手”,道理很简单,让曹雪芹来为我们解读《安娜·卡列宁娜》,让海明威为我们解读《白鲸记》,夫复何求!我们该注意的是罗振宇传递这些信息的“方式”。受众如果期待的是通俗易懂,有趣生动,而这不是原书的表达方式,就一定有所损失。这跟一手二手无关,跟方式相关。

听《罗辑思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传递信息的方式,第二点是传递信息的思路。跟很多评论节目相似,《罗辑思维》更多是抛出一个观点,一个结论,让观众看完,感受“有所收获”,时间用得“值”。所以有观众说到,“《罗辑思维》会让你感觉懂得很多知识”,注意“感觉”这个词,透露出了不自信。产生这种感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罗振宇读书之后有了思考,产生某个观点之后,再搜寻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做成节目,所以观众接受的是某个观点和一些“例子“。从阅读某一本书到产生一个观点的过程观众是没有参与的,而作为材料的“例子”其实只是一个事实描述(不考虑历史书的错误记载),而事实之所以成为例子,是因为罗振宇赋予事实和观点之间以因果关系,而这个赋予因果关系的过程观众也是没有参与的。所以观众参与的是将罗振宇的观点和一些“钦定”的材料建立起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的脑力和逻辑思考强度是比较弱的。所以才会产生“感觉懂很多”的不自信之感。

这里插入一段建议,很多读者也许会有听喜马拉雅FM的习惯。听书也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但是也许你发现了,听书的内容都是比较限制的。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传授听书的诀窍。里面提到一种方式,就是下载一个Kindle APP。然后购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让iPhone的voiceover功能读出来(安卓系统也有读书软件)。这样就能实现自己想读什么就听什么,解放眼睛。我自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那就是听的书最好本身就是演讲录,理由如上段所论。选择演讲录来听,信息损失较少,因为演讲录本来就是面向听众的。我在每天睡前听了几本百家讲坛,速度调快,爽死了。

今天这篇文章语文老师应该要给我高分,我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当我们关注的信息太泛滥,太琐碎,真的会让我们“内耗”很多时间和精力,以前我很喜欢巴萨,经常熬夜看他们的比赛,现在他们的比赛我只需要早上起来看新闻关心下结果就可以了,我们到了拖儿带女的阶段,关心别人那么多事情干什么啊,赚钱,让家人生活的更好才是硬道理。

自律

改变生活

我只分享干货

更多时间管理的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时间管理司马腾”

喜马拉雅收听“时间管理司马腾”http://www.ximalaya.com/2947692/profil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