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究竟值不值?
大学教育的价值是多少?有的人会说:“我上大学是来学习的,又不是来赚钱的。”那又有的人说了:不去上学直接去工作,那我还或多或少的有点收入,上大学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那么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
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上学期间需要支付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等。一年学费6000元,那么四年就是24000;假设不上大学去参加工作,而每年的工资是3万元的话,那么4年的收入就是12万元。大学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加上时间成本算在一起,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大学4年的成本大约是17万元。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生的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风险成本者是学生上学后,如果不能毕业,或者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导致的就是英教育投资没有得到预期收益而产生成本。比如说有些学生连续几年都没有考上大学,只好留在家里待业,那么他对教育支付的费用就损失了,因为没有产生预期的收益。
大学教育的收益一般都是通过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得到公司来实现的。只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工资存在着很大差距。就是从事相同职业,做同样的工作,用单位也会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带的生产力要高于高中毕业生,从而支付其更高的报酬。随着技术开发速度日益加快,这种收入差距呈现出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因为技术越发达,运用高技术的人才越供不应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教育的经济学收益会进一步增长。
也就是说,虽然上大学会花费成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端企业,对于学历还是非常注重的,他们会认为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高于低学历的人。
这并不是说低学历的人一定比高学历的人强,只是一种社会现状。在市场经济中,招聘企业将品牌视为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那些接受过大学教育或者名牌大学教育的人,他们的事业起点会远高于一般的学生,会被认为有比较大的成就。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经进行过这样一项调查,调查目标是不同大学1976年入学的学生在1995年的收入,结果显示,美国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年平均收入为9.2万元,而美国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年平均数只有2.2万美元,收入差距在四倍以上。
无论接受何种程度的教育,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还有一些好的学校,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择业上面。学校择优而取,考入名牌大学就读,意味着这些学生的个人能力本来就比较强,其次,名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优良的师资设备以及浓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对于这些观点,一些用人单位就会再招聘位上专门设立一个入场资格审核区,而有些人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这种做法确实是有失公平的,但是招聘单位也是有自己的道理,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这些道理并非完全不正确。
我们都知道想要判断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并不容易,它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招聘会上短暂的接触并不能让招聘者充分了解应聘人员实际的个人能力。为了向用人单位传递自己能力很强的信息,很多人会想方设法的把自己伪装成高能者,当没有其他信息可以作为对应聘者的合理评价标准时,教育程度和收获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更为可信的信息评判标准。产品单位在用人意向上总是高学历毕业生优先于低毕业生,毕竟前者的平均质量要高于后者。
高学历并不一定的意味着高能力,有的学校也会出现一些努力交叉的学生,但这样的概率相对来说要低得多。而高学历的学生也只是比他人多了一长优先权的入场券并不是处处可能的通行证。
所以说不论社会现状还是企业招聘标准,学历虽然不代表一切,但是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张带有优先权的入门券,然而很多人苦于没有这一张入门圈,从而连接触甚至了解一个东西的机会都没有,更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拥有大学四年生活的你们,是幸福的,把握这个时间,创造自己的美好;没有这些的人,也请坚信,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愿你们都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