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渺与浩瀚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又了解多少?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那些答案又好像是那么的不完美。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到最后都会发现自己有许多看不到的地方。
今天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了作者对微渺与浩瀚的解释,给我的感觉是被这些描述震惊了。我们常常会用一些浩瀚的词来形容那些博大与精深,用微渺来形容一些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不管那些抽象的,还是立体的事物,我们总会想一些词来把它们形容出来来,而这些词也经常是我们描述事物的一种手段。可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种描述手段的方式又往往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的想象空间可以无限扩展,无限扩展,无限扩展到无限的下去。那么这样无限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可以衍生出来各种我们最初所无法想象出来的东西。有科学家描述我们的大脑就像宇宙的空间一样,感觉好厉害啊!人类的大脑居然可以与宇宙的空间比拟,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脑洞。
不知道是哪一位科学家想到用“宇宙和人类的大脑”来相比,如果溯本追源的话,也不知道需要翻阅多少资料,才能够查证,也许根本就无从查证。这这些发现大概率是人类在研究宇宙与人类大脑的过程中产生的。
近日在得到听到一本书,是一位天文学家写的对人类发现星系的历程,从前一段时间天文科学家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为线索,展开人类对宇宙猎奇的旅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大爆炸,人类的认知边界在不断的向外拓展,而拓展的终极武器,就是科学这一把金钥匙。
科学的逻辑是站在脱离主观意识的判断之上,你事物的内在逻辑为主线,寻求逻辑的边界,不但用逻辑拓展这些边界。人们可以在地球上,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制造一些有效合理的工具,去发现和分析那些自己所不能抵达的地方存在的事物。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可以让人从无到有的去制造一些东西,仅凭想象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想象还配合着人们从实践中去发现一些更适合自己使用的工具。人类科学家很好奇,为什么世界上是智人成功的成为了现在地球的主宰者?为什么不是其他类似于人类的同类?
从人类进化繁衍到现在文明科技的迭代,无一不显示出人类的智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人类的起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把生命之树延伸拓展的话,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我想它一定是非常让人震惊的发现。
再往前追溯的话,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宇宙以前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这些场景在我们有生之年根本无法看到,但是我们学会了使用科学这个工具,那些科学家可以利用今天的技术和知识,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史前世界,还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宇宙形成的3D或4D的动画,我们就可以通过看这些模拟的场景,看到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
等我们看到这些模拟出来场景的时候,一定会感慨世界的奇妙,在感慨之余,却不知道其中的内在逻辑是如何产生的。这就是我们的视角,限定了我们的思维,我们习惯于去看到那些既成的事实,缺乏思考事实背后产生的逻辑。
科学家们的认知边界,是建立在不断拓宽事物的内在逻辑的推理当中,我们普通人的认知边界又在哪里呢?这也是我看到微渺与浩瀚感到震惊的原因。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头脑里装了多少知识,知识的差距决定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也许我这么说有些偏颇,更有一些对知识无用论者会对此产生辩驳,甚至于会对此表示不屑。这都是每一个人认知的选择。当看到那些灾难降临的时候,那些缺乏对这个世界认识的人常会觉得世界末日的到来,而那些科学家早已经从生命之树中看到生物进化的世界,是多么的残酷和奇妙。
生物进化到今天,每一种生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进化和繁衍,从远古时代到今天,我们可以尝试把那些时间线无限的拉长,就可以发现人类的文明在宇宙的空间不过是一个点而已。
从宇宙的空间来看,人类发现了有几十亿颗恒星,与地球质量相等的恒星也不计其数,生命难道不会在那些恒星上存在吗?这些疑问也会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会一点点的去探索和发现。
之所以会对微渺和浩瀚感到震惊,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在知识浩瀚的海洋中的渺小。爱因斯坦说过自己的知识不过是在海边随意捡起了几颗美丽的贝壳,还没有发现身后知识的大海。
随着自己阅读量的增加,对知识的认识也与之俱增,也更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工具,用知识工具去打开那些未知世界的大门。
不管你如何努力,微渺与浩瀚一直都会存在,因为永远有许多的未知是你不知道的。那些未知也永远都存在,接受自己渺小这个事实,学会掌握一些知识工具,到浩瀚的知识世界中去探索和发现,不说满载而归,也要不虚此行,方得有不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