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之死的启示
2020-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清凤徐来简书作者
记忆中的杨修就是小时候读过的故事,一盒酥(酪),活字门,还有鸡肋的故事,耍小聪明的杨修被曹操修理了,干掉了。这就是我所有的小时候关于杨修的所有记忆。
在《世说新语》的杨修篇研修审辩式思维的课堂上,通过肖老师带领着解读了《后汉书》,魏书,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之死的文本叙述。才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杨修的真正死因是自己找死。在临死之前,杨修叹息道:“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下,人臣应该怎么做,他是知道,他屡次去触龙鳞犯的是大忌,肯定是要被杀的。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在历史记录中绝顶聪明的杨修,究竟是个明白人还是糊涂虫呢?对于他的人生选择来说生命重要,还是成为众人“聪明人”更重要呢?
从杨修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他实在是太直了,直想做众人眼中的“聪明人”。《三国演义》提到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小事有活字门,一盒酥,简直猜测老板心思一猜一个准,把老板当作透明人,有啥好果子吃。
大事就是参与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争,给曹植出主意如何上位。夺嫡之争中,这波暗箱操作事情都给曹操给知道了,夺嫡也像一场考试时,一旦作弊,分数直接为零,曹植也因此失去了争位的资格,杨修在曹操心目中更成为一个弄臣。
杨修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给自己掘墓的,他的死是必然的。最后一根导火索就是鸡肋事件,从曹操随口说的鸡肋的口号中,猜测到曹操的退兵之意,并且告诉了将领夏侯惇,扰乱军心。杨修身为主簿(曹操的首席机要秘书),竟然敢把自己琢磨到老板的心思变成对于众人的公告,真的匪夷所思。曹操的怒不可遏是必然的,最后杨修被斩首示众,脑袋还被挂在辕门之外,以正军纪。
看的透的曹操的杀杨修的来龙去脉,但是猜不透的杨修为啥不懂“好死, 不如赖活着”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我喜欢的谋士是贾诩,他也是料事如神,最后还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