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分析法——让你鱼化龙的大法
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但他们通常都错了。他们更多的时候更了解自己的短处,然而即使在这方面,他们也是错多对少。可是,人们只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能靠短处创造绩效,更不用说靠根本就不存在的能力创造绩效了。
那么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自己的长处,到底是什么?短板又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扬长避短,并在实际中得以检验呢?
办法当然是有的啦,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叫反馈分析法,这可不是我随便说说,而是德鲁克大师生前一直在践行的方法,而且德鲁克大师的拥趸,大部分都用了这种方法,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什么叫反馈分析法呢?说起来也很简单: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采取什么关键措施,我们都要写下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9~12个月后,我们就可以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目标管理吗?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其实是不一样的,目标管理,管理的是目标,就是看到时候目标有没有达成,而这里管理的是决策和措施。而不仅仅是目标,看起来细微的差别,其实差距相当巨大。
这绝对不是一个新方法。他是由一个德国神学家在14世纪某个时候发明的(如果不是发明了反馈分析法,他根本就默默无闻)。大约150年后,卡尔文主义的创始人、日内瓦的让?卡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和耶稣会的缔造者伊格内修斯?罗耀拉(Ignatius Loyola,1491-1556)分别接受了这种思想,并各自在他们为自己的牧师制定的教规中融入了这种思想。这也成为这两个组织(都在同一年成立,即 1536年)在30年内影响了整个欧洲的主要原因:卡尔文主义影响了新教占主导地位的北欧,耶稣会影响了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南欧。那时,每个教派有几千名牧师,其中大多数都不是天才,都是普通人。许多人都独立工作,但没有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许多人都是地下工作者,而且经常担心受到迫害。然而,几乎没有人背叛教会。对比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日常反馈机制坚定了他们的立场,使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绩效和结果上,在绩效和结果的基础上,他们就能专心致志地在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争取让各方面都感到满意。
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也许在两三年内,首先,通过这个简单的程序,人们就可以发现他们的优势。要了解自己,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通过这个程序,人们也可以看到,哪些他们做过或没有做过的事情妨碍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通过这个程序,人们还可以了解到哪些工作是他们尤其不能胜任的。最后,通过这个程序,人们可以认识到他们不具有优势和不能涉足的领域。
在实施了反馈分析法后,有人总结出以下结论:
第一,集中精力发挥你的优势。你在哪里能发挥优势,创造出优异成绩和成果,你就属于哪里。
第二,努力增强你的优势。反馈分析法很快就能发现人们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或必须学习哪些新知识。它可以指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够用,需要更新。他还告诉人们在知识面上存在哪些差距。
为了胜任某项工作,人们通常可以掌握任何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第三,反馈分析法很快就能发现人们在哪些方面存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倾向。许多人,特别是在某个领域知识渊博的人,瞧不起其他领域的知识,或认为“耍小聪明”就可以不用学习了。于是,反馈分析法可以迅速发现,人们在工作中创造不出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或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不屑一顾。
因此,我们需要克服井底之蛙的傲慢倾向,并努力学习能够使我们充分发挥优势的技能和知识,这是我们根据反馈分析法总结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我们还需要改正我们的坏习惯,这个结论也同样重要,因为在反馈分析法中,很快这些坏习惯就会原形毕露。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发现,由于我们不懂礼貌,我们也无法取得理想的结果。聪明的人,特别是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常常没有认识到以礼待人是组织的“润滑剂”。因为缺乏礼貌而造成沟通不畅,是最终目标没有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馈分析法总结出的下一个结论是:什么是不要做的事情。
通过对比结果与预期,我们很快就能发现我们根本不能做的事情。它告诉我们在哪些方面缺乏最起码的能力,而且任何人都有许多最不擅长的领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一种一流的技能或知识,但是我们在许许多多方面都不具有任何天赋、技能,甚至很少有机会达到一般的水准。人们,特别是知识工作者不能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和任务。
最后一个结论是:在改进弱点上,我们要尽可能少浪费精力。精力应该集中在具有较高能力和技能的领域。从根本不具有能力提高到中等偏下的水平所需的时间,要比从第一流的绩效提升到优秀所需的时间多得多。
以上的文字大部分是源于读书笔记,因为看到写得好,也就做多少修改,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总觉得非常精辟到位,让人们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茫然失措。
用这种方法一直坚持下去,就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在这方面狠下功夫,以取得预期的成果,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擅长的地方,也就不要在那方面多浪费精力了。
德鲁克先生就是用这个方法,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是擅长写作,从而出了39本书,成为管理学上的巨擘。
从现在起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照着这种反馈分析法,来记录一下自己的关键决策和措施,并写下,预期要得到的成果,到时候进行检验呢?
这是我这两天一直想写的文章,写文章不是目的,目的是加深对这种方法的印象,然后切实实行,应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事实上现在我已经具备了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条件,那就是我已经养成了每天写文章做记录的好习惯,而这些是实行这种方法的基础之一。
道理并不玄奥,做起来也没有多难,那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做了,照着这种方法做,以九个月或一年为单位去,发现自己到底长处是什么?短处又是什么?
相信用不了多久,工作和生活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且让我们做起来拭目以待吧!